扶康會「康姨餅房」
扶康會轄下的毅誠工場於三年前設立「康姨餅房」,由工場導師學習造餅技術後,再教授殘疾人士,為他們提供學習及職前培訓的機會。有學員表示,透過烘製曲奇餅,讓她重拾自信。
扶康會區域經理(職業康復及發展服務)麥潤芸早前對本報說,「康姨餅房」於二OO九年成立,設於毅誠工場內。
麥潤芸稱,以往在工場內,智障者與精神康復者少有合作,餅房的設立增加融合及交流的機會,「智障人士礙於智力問題,喜歡處理易於掌握及重複性的工作,他們可在餅房擔任篩麵粉、搓麵粉等工作;至於精神病康復者,則負責其他烘焗工作。」她觀察到,精神康復者看見智障者不怕沉悶地進行同一工種而感佩服,有時精神康復者會躲懶,智障者也會勸勉他們勤力工作。
餅房營運三年,逐漸已得到外界的肯定。她稱,餅房設定為中高檔路線,除一般顧客外,亦有餐廳、團體等定期訂購。近年,他們亦有代為設計婚宴用的回禮禮物;另有定期參與展銷及博覽會,由學員親身為客人介紹產品。餅房收入平均每月約二至三萬港元,節日期間會較高,以去年聖誕節為例,收入近七萬元。
「透過餅房,外界明白殘疾人士也可造出高質素的曲奇餅,而非為同情他們而購買。」麥潤芸說,餅房除提供職場培訓外,學員亦因外界認同而建立自信心,部份更可投身飲食業。她指出,毅誠工場除了餅房外,另按殘疾人士的能力讓他們參與不同的服務。
她舉例指出,過去有學員製作橫額,縫紉抽血帶、圍裙等,後來因應市場需要改變生產模式,近年培訓精神病康復者學習短片拍攝及多媒體製作;智障人士則進行包裝、信件處理的工作。至於餅房則由精神病康復者及智障人士共同合作。
剛於本年二月十九日,扶康會與海洋公園一同慶祝成立三十五周年,於海洋公園舉行破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曲奇餅畫。康姨餅房的員工,早於活動前一個月製作五萬四千多塊一吋乘一吋的曲奇餅,於當日用以鋪砌成三十五平方米的馬賽克曲奇餅拼畫。活動逾三百名傷健人士參與。活動後,曲奇餅送贈予小學生及殘疾人士。
患有輕度智障的李倩瑩有參與世界紀錄大全曲奇餅拼畫,她有分事前焗製曲奇餅,以及到現場與健全人士一起用曲奇餅鋪砌拼畫,「活動前每日幫助造餅,工作雖然辛苦,要時常加班,但過程很快樂。」她去年九月加入康姨餅房工作,負責篩?粉、搓?粉等工作,她稱,起初憂慮難以處理新工作,現在問她對工作的感受,她說:「我很開心,可造出美味的曲奇餅感到滿足。」
另一學員袁少珍曾患上抑鬱症,她於一年前參與餅房工作,由學習磅麵粉、篩麵粉、搓麵粉,直至能親手製作一塊曲奇餅,也令她感受深刻,她說從餅房認識不少朋友,性格內向被動的她,現在常掛上笑容,「導師指導和鼓勵下,我用心學習,他們亦肯定我的能力。」
餅房導師助理鄧國容,協助導師教導學員造餅技巧,她稱,需要很大的耐性教導他們,「只要有耐性,多鼓勵他們,有時曲奇餅出爐後邀請他們試食,他們已很快樂。」她表示,每次見到學員由甚麼也不懂,到得到客人賞識,見證他們逐步融入社會,便替他們高興。」(高)
扶康會剛於五月三日晚六時半假沙田的聖本篤堂舉行感恩祭,慶祝成立卅五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