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來到主跟前
我們在悉尼所屬的堂區沒有兒童主日學,故帶著幼兒的教友一般選擇坐在祭壇兩邊靠近側門出口的座位,又或是正對祭壇的最後一排位,小孩一旦哭鬧,立刻可以抱小孩奪門而出,把對別人的影響減至最低。
我早年帶孩子上教堂時也是抱著同樣的心態,在座位上作類似的選擇。可是前面的西人教友通常都比我們高大,莫說小孩,就是我自己也難以看到神父,又要安撫很快便不耐煩的孩子,大人小孩均無法專心,令一小時的彌撒變得很漫長。
後來我讀到一本講述攜同幼兒望彌撒的小書,才改變了做法。這本書提出了許多有用的建議,其中一個就是提議父母帶同幼兒坐在正對祭壇的第一行,因為這樣小孩才不會被前面的人擋住視線,也不會被分散注意力,若小孩能清楚看到神父所做的一切,便能較專心和安坐較長時間,對大人及小孩都有好處。這個說法雖然有道理,但開始的時候總是覺得有些冒險,坐第一行,萬一孩子哭鬧便很尷尬,但我還是試做了。感謝天主,歲多的小女兒極少讓我出洋相;打從那時起,我們每次去聖堂總是坐在第一行。坐第一排的另一個好處是,兩個女兒會很小心自己的舉止,因為知道主祭神父和周圍的教友會清清楚楚的看到她們,於是三母女都可以專心的聽神父講道。
不過這個做法的可行性也是因人而異,曾經有一位爸爸帶著三個由一歲至六歲的子女參與彌撒,由於遲到,後排都坐滿了人,而前面兩行通常總有些空位,於是他們便坐到第二行來,大女兒很乖巧,端坐著聽神父講道;可是兩個小的不是哭叫便是在地上爬來爬去,那位爸爸可能太累了,沒有多理會他們,後來兩個小孩更在祭壇前走來走去,如是者過了好幾個主日,神父終於在一次彌撒後跟那位爸爸說了幾句,以後便再沒有見到這家人在彌撒中出現了。
有一位女教友悄悄跟我說,那位男士根本不應帶那麼小的孩子來,妨礙了其他人。我倒不以為然,他比起很多不肯花時間培育子女信仰生活的父母強多了,你以為一個男人帶著三個小孩來聖堂容易嗎?主耶穌不也是很喜歡讓孩子到祂跟前來嗎?這位爸爸的問題是缺少支援,他的太太要上班,而我們又沒有兒童主日學,也沒有托兒的安排。
也有些帶著兩三個小孩坐前面的年輕夫婦是很有默契的,他們準備了一些小玩具、顏色筆、硬皮書等等,若孩子哭鬧,兩夫婦輪流抱孩子走開一會。每次見到他們都是嘻嘻哈哈的,一點不覺得煩躁。
雖然我也是獨個兒帶兩個孩子上聖堂,但因為大女兒跟小女兒相差五年,故此不算困難;很佩服那些帶著幾個年紀接近的幼孩、風雨不改來聖堂的父母。但願不辭勞苦地為子女建立良好信仰基礎的父母都能有所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