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中成長】多元化的聚會模式

期數
3560
刊登日期
2012.05.11
作者
鍾蘭英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5 月 13 日

基基團聚會,祈禱、讀經及生活分享是主要的元素,然而,常規之中有例外,基基團的聚會其實也可以多元化的。

我所屬的基基團,在聖母月曾經試過在聚會中,一起誦念玫瑰經,並為多個祈禱意向,請聖母轉求;也試過在四旬期的一次聚會中,大家一起到聖堂拜苦路,之後留在聖堂做分享。記得那一次的拜苦路,有二胡伴奏,淒楚哀怨,令人動容;之後的分享,當談到耶穌被釘穿過手腳的那種痛楚,還有聖母抱著死去兒子的那份哀傷,大家的眼中都禁不住泛著淚光。

今年四旬期的第一主日,堂區基基團核心小組,舉辦了到大嶼山神樂院拜苦路的活動。出發前幾天陰雨綿綿,天文台預測未來幾天仍會下雨,大家都發愁,怕活動會因天氣的原故被迫取消,大家只好向天主祈禱,能否如期舉行,就交由天主發落。當天早上起來,天色明亮,沒有下雨,我們一行三十人,帶著感恩的心往大嶼山去。

我們由神樂院的碼頭開始,這是苦路的第一處,沿著斜路登山,去到神樂院,就是第十四處,我們按意願,每一處的讀經都由不同的人負責。在領經姊妹的帶領下,我們開始拜苦路。四周很寧靜,即使偶爾有遊人經過,見我們在拜苦路,也會輕聲悄悄地走過,讓我們都能投入昔日耶穌背著十架,往赴刑場走過的路當中。因走的是斜路,雖然在每一處都會停下來,但過程中我有幾處感到氣喘心跳,這令我充分感受到耶穌以虛弱的身子,背著十架走的路多勞累,也明白為何後來官兵要西滿為耶穌背十字架的原因,耶穌當年走的苦路,也是需要拾級而上的山頭啊!

除了拜苦路之外,小團體的某次聚會,也可以是一趟學習。今年二月,我們堂區連續三個星期五晚都舉辦講座,主題是「祈禱與靈修」,分別介紹日課、聖本篤的祈禱及聖依納爵的祈禱。我所屬的基基團,一向都是在星期五晚聚會的,於是我們決定將該月的聚會改為參加講座。在學習過程中,有關聖本篤的祈禱,其中的讀經、默想及祈禱,都與我們小團體平日聚會模式相似,如在聖言中,找出提示我們生活反省的字句,都是我們平日聚會分享的重點,至於最後的默觀,是很個人化的,是否適宜在團體中分享,還待觀察。至於日課,是教我們學習修院內早晚禱的方式,作為靈修的方法,我覺得在小團體聚會中偶然也可以試行。

最近與我們堂區一位神父談起,他說每年堂區舉行逾越節晚餐,都有很多人參與,其實以前這是在猶太人家庭中舉行的,每戶最多六、七人,他說基基團在家庭內聚會,人數也相若,正適合舉行逾越節晚餐。這個建議,我們基基團不妨也考慮一下。

基基團聯會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