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廷公報重視教友培育

期數
3560
刊登日期
2012.05.11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5 月 13 日

(綜合天亞社訊)教會觀察家和神職人員認為,教廷中國教會事務委員會發表的最新公報具鼓勵作用,但有實際問題需要解決。

政治學教授梁潔芬修女在澳門說:「在中梵關係緊張之際,教廷這次針對中國教會內部的問題,強化培育工作,是很正確的做法。」

委員會自二OO七年成立以來,首次以教友培育為全體大會的主題。梁修女注意到:「現在國內愈來愈多教友要求教會提供培育,其主動性甚至超過了神父修女。這是教會趨向成熟和健康發展的好現象。」

委員會四月廿三至廿五日在梵蒂岡召開第五屆全體大會,廿六日發表公報。公教前部闡述本屆會議主題「平信徒培育」的討論成果,鼓勵中國各地教會加強對教徒的整全培育;後部談及非法祝聖主教,以及修道人培育等議題。

寶血會梁修女向天亞社指出,隨著國內經濟起飛,教會內部出現腐化問題,故此培育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靈修方面。她建議,由於教友比神職人員或修會會士更容易進出內地,台灣、香港和澳門的教友們可以發揮更大的「橋樑教會」作用,為大陸同胞提供培育。

與往年不同,今年的公報沒有提及中國政府。梁修女認同目前不是一個對話的好時機,因為中共領導層即將於秋季召開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換屆,當局正處於自身難保的境況。


她將宗教問題比作「皮膚病」,令人困擾但不會致命,因此北京在十八大前沒有能量處理這個「相對很小」的問題。

華中一位年輕神父伯多祿對天亞社說,「公報的總體指示很好」,主要提到教友的培育和福傳使命。

他認為,中國目前的福傳意識有所長進,可是「我們做了很多但是效果不明顯」。他指出,據信德文化研究所的統計顯示,今年復活節全國的領洗人數只有二萬二千多人,相對於十三億人口而言並不多,因此整個中國教會的發展不容樂觀。

他說:「教會在硬件上捨得投資,可是在福傳上投資了多少?值得深思!」

至於教友培育方面,他認為公報中說得很具體,但「關鍵在於下邊教區和堂區怎麼實施」。他說:「教友從事福傳工作得到很少報酬,大部份是無私奉獻。現在社會的壓力很重,應該給予福傳人員相應的報酬。」

至於在南方的若瑟主教認為,公報旨在鼓勵中國教會的每位信友既要堅持信仰原則,也要注重福傳精神和形式內涵,以確保中國教會與普世教會共融中為主基督作生活的見證。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