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認識隱修士梅頓

期數
3561
刊登日期
2012.05.18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5 月 20 日

沉默,究竟可以有多大力量?

本年世界傳播節,便提出了沉默在傳播中的角色。那就是弔詭之處。

隱修,也往往給人避世的感覺。但隱修士的生活常常提醒我們,退隱,是要更投入這個天主創造的世界,是要在每天不同時辰的祈禱中守望這個世界。

梅頓也是這樣(Thomas Merton,梅頓又譯牟頓、麥純)。他身處六十年代反戰反傳統的美國,也特別置身於非暴力的思潮中。

他把社會行動與靈修拉在一起:「我們以暴力待人,皆因我們已經被自己不忠於自身真理的那份內在暴力所分割。仇恨把這種自己身外的割裂狀態投射進社會」(《認識靈修大師梅頓》147頁)

梅頓不只關心靈修、宗教交談,也投入社會事務,時在隱修院應約會晤社會活躍人士,也有在刊物撰文談論信仰與社會關懷。他活出了基督信仰的多元面貌。

《認識靈修大師梅頓》一書,便是要讀者從芸芸眾書中扼要地了解梅頓的生平,核心思想範圍和著作。(執筆之際,本書作者威廉神父(William Shannon)九十四歲之齡安息主懷)

當我們熱中於梅頓《七重山》,《默觀的新苗》等靈修著作時,不要忘記這位隱修士也在報刊雜誌上撰文談「戰爭根源於恐懼」、談「積極非暴力的全球性傳布」。

當然,為梅頓來說,關懷社會和默觀是目標一致的,也是對人類大家庭的關懷。

  • 塔冷通心靈書舍六月九日(六)下午三時至四時半舉行「靈修大師梅頓的啟發」講座,由關俊棠神父主講。

     

 

《做神學》


以往神哲學院的神父修女教授,從事神哲學研究或教學工作的同時,少不免也有些牧民工作。以往會想,人家基督教神學院可以有很多全職的神學教授,可以專心寫論文,可以不時出席學術會議,大大有助神學反省的進度。

然而,參與牧民工作與神學研究並行此進路,實也有可取之處,牧民經驗是神學研究的前線,信仰生活就是神學反省的素材。

聖公會葛林主教(Laurie Green)《做神學:一同走進處境神學》(Let’s Do Theology)中,便援引了公教職工青年會創辦人賈迪恩樞機(Cardinal Joseph Cardijn)「觀察,判斷和行動」的方法,以提出信仰應該與生活環境相結連,而生活中的反省便是最好做神學的過程。

葛林主教本身牧養英國的城市,他也一直關注城市生活中的傳教工作,退休後也專注住房問題。(順帶一提,他早前的另一書Power to the Powerless也是值得一讀的神學著作。)

此書特別之處,是它能夠在不同章節中,按部就班的介紹這種以生活處境為介入點的神學反省方法,故適合信仰小團體和小組研讀之用。事實上,書中開首時,亦指出了信仰小團體的信仰生活(特別是南美的基層基督徒團體),便有著做處境神學的特質。

隨手翻查互聯網,可見此書有不少讚譽,天主教解放神學家博夫(Leonardo Boff),便稱許葛林主教此做神學的嘗試,是英語世界的典範。 (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