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的靜與言

期數
3561
刊登日期
2012.05.18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5 月 20 日

面對今天資訊發達的數碼年代,教宗本篤十六世今年的傳播文告以「靜默」為主題,他希望世人透過靜默,深化人際關係,使溝通和傳播更具意義、價值和人性。每年的世界傳播節定在聖神降臨節前的主日舉行,今年第四十六屆世界傳播日文告的主題為「靜與言:福傳之路」。

媒體及使用者都需要「靜」。今天的媒體表達信息時,時以文字、圖像,配以視頻等,信息多且快。而自社交媒體出現以來,人的交往層面擴闊了,生活更添色彩,但是閑暇及個人反思空間卻日漸縮小,心更難靜下來。

我們關注本地媒體言論自由的同時,也關注媒體的操守。在數碼科技發展迅速的世代,不少負面、無聊、似是而非的信息,極速地在混淆視聽。

在資訊爆炸年代,「靜」與「言」看似是兩個對立的狀態,但是教宗想指出「靜默與話語的關係:靜與言屬於傳訊的兩面,必須相互保持平衡,輪流交替,才能達致真誠對話,以及深化人際關係」。教宗又說:「言與靜若互相排斥,傳訊便崩潰,而且會導致混亂或冷漠;所以必須令言與靜彼此協調,傳訊才可成功。這樣,溝通便產生價值並建立意義。」教宗強調,「靜默是傳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為「沒有靜默,內容豐富的話語就不能存在。」

傳媒工作者在面對繁忙工作、截稿時間的壓力,以及專業操守的規範下,教宗提出的靜默反思讓他們更能聆聽、了解自己,進而思考;「更清楚明白我們想說的,及期望他人的回應;然後選擇如何表達自己。」

教宗說:「喜悅、憂慮和痛苦都能在靜默中傳遞。」這令人想到,媒體靜默的時間,彷彿正在哀思偉人或者悼念災難慘劇,也給空間予人思索生命意義。例如二OO八年的四川地震,全國默哀三分鐘,媒體肅穆報導;今年初一位台灣歌手在港悄然離世,死訊在春節過後才公布,這位傳媒人的靜默舉措顯出她的風範和修德,讓人更懷念。事實上,靜默啟發人反思生命意義,更能觸動人心。

靜,叫人深思、默想、默觀世界萬物。有人害怕靜默,在靜中感到孤單;其實,持續靜默一段時間,人會發現自己並不孤獨,而是被保存、被愛。在靜默中,人發現甚麼是真,克勝恐懼,能跟自己的軟弱做朋友;擺脫浮誇,擁抱真實。(《分享基督的生命》,頁46)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