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辦學團體代表
(本報訊)香港教育學院「院校協作與學校體驗事務處」,五月十一日舉行首屆「辦學團體論壇」,逾二百名來自不同團體的中小學校管理層代表、校監、校長、教育學者等出席。多個辦學團體表示,現時學校正迫切面對領導承傳的困難,認為應在培訓教師時,引入領導學校的元素。
是次講題為「辦學團體如何策劃學校領導的傳承」。香港辦學團體協會主席夏永豪指出,校長須兼任社工、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等角色,面對社會不同的問題,也會嚇怕好些有心、有能力的教師擔任校長。現時校長平均年齡在四十至五十歲,故此應及早培訓有此抱負的青年教師。他致辭時提到,培訓教師課程多集中教與學,少有在高層管理方面的專門課程,期望未來準教師接受培訓時得到相關的學習。他亦有份擔任校長的遴選程序,發現不少申請人有語文表達的問題,他認為有需要提升教師兩文三語的水平。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教育事務主教代表黃若嫻修女說,預計於二O一三年,教區中小學將有四分一校長退休,在物色繼任人時,候選人內涵、誠信以及具天主教辦學的信念是重要的考慮;她建議把辦學團體的教育信念,引入教師的課程培訓上。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學務總監許俊炎說:「具宗教背景的學校,期望能有一位可帶領學校實踐辦學團體精神的人,可是不少申請人雖具高學歷,可是在情緒管理反應一般。」另外,他建議優化學校行政設施,藉以鼓勵更多有心人加入。
聖公宗(香港)小學監理委員會副主席鄒小岳律師指出,未來聖公會屬下的中小學在未來五至六年間,約有二十五名校長出缺。他建議,應從小培育教師人才,讓下一代了解校長的角色;並鼓勵校董會及校長發掘年輕教師,栽培可成為學校領導的人才。
東華三院教育科代表黃詩麗校長則指出,教學和教育行政都能對學生有利,兩者應融合一起,但她卻留意到不少教師寧願在前線教學,多於參與教育行政,她認為可從培訓工作回應這現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