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化與福傳工作?

期數
3562
刊登日期
2012.05.25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5 月 27 日

(本報訊)有教會人士認為,雖然人口普查反映青少年數目減少,但這不一定會直接影響青少年福傳工作,關鍵在於福傳質素能否提升。

統計署早前公布二O一一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香港人口進一步老化,年齡中位數由二OO六年的三十九點六歲,增至四十一點七歲;青少年佔總人口比例亦減少,其中十至十四歲的組別由O六年百份之六(四十一萬三千多人),減至一一年百份之四點七 (三十三萬人)。

天主教徒統計學者梁成安博士認為,青少年人口減少對福傳影響非常有限,主要關鍵在於家長傳承信仰和青年福傳工作能否到位。 梁氏曾從事有關本地公教徒信仰生活的調查。

梁成安早前對本報說,不少青少年領洗,都是先由信徒父母帶往參加主日學,他鼓勵信徒父母栽培子女信仰,為教會添新血。他又呼籲公教家庭「多參與教會團體生活,青年本身也應多參與活動,培養主動的教友意識」。

對於適齡學童人口減少導致「殺校」或「減班」,他說學校只是其中一個福傳方式,同時也有賴青年信徒以言以行福傳,以及帶領朋輩參與教會。「最好由青年帶領青年參與教會,他們沒有代溝。」他說。

談到人口結構變化對牧民的挑戰,他說新市鎮發展迅速,教會團體可加以照顧,而隨著新移民增加,當中包括內地人士和少數族裔,福傳亦須回應多元文化這處境。

港島東區是其一青少年人口減少的地區,聖十字架堂助理司鐸譚永明神父稱,社會人士對宗教和人生意義有更熱切的追求——其中反映於近年上升的領洗人數,這某程度「抵銷」了青少年人口減少,但堂區同時亦要加強福傳工作,提供足夠的認識信仰機會予社區。

譚神父四月二十五日對本報說,社會從O三年非典型肺炎復元過後,不少市民更願意生育,他說聖十字架堂開設的幼兒主日學,便有九十位三至五歲的兒童參與。

他指隨著交通更便利,區域人口變動對堂區牧民的影響比以往少,他說該堂區就有好些青年從新界等地方來到參與彌撒。他強調青年凝聚力對青年牧民發展亦見重要。(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