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亞洲基督教史:一五OO至一九OO

期數
3564
刊登日期
2012.06.08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6 月 10 日

為亞洲教會來說,教會史學者莫菲特(S. H. Moffett)的《亞洲基督教史卷二:1500——1900》(基督教文藝出版社;二O一二年二月初版,中譯本)實有可讀之處。它綜觀基督宗教在亞洲多個國家的融和與磨合,為現代人了解亞洲教會團體的根和現在所面對的問題,提供多一重參考。

這八百多頁著作講述傳教士在近代怎樣排除萬難,把福音種子植根於亞洲。此書不限於宗派之別,兼探討天主教和不同基督宗派的傳教過程。中國神學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的翻譯,亦務求平衡與客觀。

教會史學者莫菲特教授服務過韓國的神學院,退休前擔任普林斯頓神學院講座教授,他承接上一卷《亞洲基督教史》再撰新書。特別一提的是,作者在北韓出生及成長。

近代亞洲基督宗教史有時連結到縱橫交錯的殖民主義和民族發展歷程,此書難得的是,作者消化了扎實的文化和政治史料,以較抽離的客觀的視角分析,不停留於信仰或教會視角,讓傳教歷史更全面,也更具體揭示基督信仰進入亞洲各國文化時的難處,當中的傳教故事亦甚具張力與吸引力。

此書探討範圍甚廣,共分為十一章,每章探討一個地區的傳教歷史,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和印尼等。

莫菲特強調他集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事實上他亦有所建樹,善用當地史料詳述社會背境,無論對政權和本地宗教對基督宗教的敵意或善意,均秉筆直書。

書的題材不局限於書信來往或教會觀點,還能夠道出該國家其時的政治和社會特色、以及貿易活動對基督宗教的影響,其中在印度和印尼等篇章都有深入的分析,事實上傳教士在這兩個國家須克服不少障礙。

作者作了不少大膽的反思,他指「在中國,傳教事業的衰敗是由內部引發的,始於傳教士的不合一」,這包括在「天主」翻譯問題和「禮儀之爭」等背後的不同意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