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學習障礙服務前景
「你們知道我很辛苦嗎?」一位被評估為讀寫障礙的小學生,抵受不住考試、功課壓力、旁人的眼光和暗淡的將來,在父母、老師和社工面前崩潰了......真是聞者心酸!是甚麼制度令特殊學習障礙學童飽受煎熬?甚麼的社會服務可以惠及佔適齡小學生中十分一比例的特殊學習障礙學童及家庭?將來的特殊學習障礙服務應如何發展?
先說一點,特殊學習障礙包括︰讀寫障礙、發展性協調障礙、數學運算障礙、語言障礙和視覺感知障礙等,其中以讀寫障礙最為普遍。
字面上,特殊學習障礙彷似一個只關乎「學習」的問題,也彷似一個改變「教育」制度就可「解決」的問題。普遍認為一般課堂內,只要提供合適的教學,例如小班教學、剪裁課程、多感官的教學模式等等,再配合評估調適,便能夠解決學障童的問題。然而,一個學障童遇到的困難,又怎會只發生在單一的環境內?當然,教育環境的改善也是舉步為艱!
社會工作者常以「系統理論」去了解人在不同的環境和人際關係下的交互影響。一位學障生,其家庭、學校、社福機構、信仰以至教育制度都在影響著他,當這些環境出現衝突或排斥,便會出現「不平衡」。年紀小小的他,便憑著他本身的能力去面對和適應,結果就不能不大聲吶喊地告訴身邊人,他承受不住了!
現時,許多特殊學習障礙服務漸漸邁向「跨專業」合作模式。從橫面看,這正正切合普遍患有共病性(即一人同時有不同病患)的學障童需要。根據臨床經驗,讀寫障礙學童中一成六同時患有語言障礙,三成五同時患有發展性協調障礙,兩成三同時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而且,每一個學障人士的嚴重程度都不同,因此不同專業的介入十分重要。舉例來說,讀寫障礙須由教育心理學家做評估,學習上需要老師協助,特殊語言障礙由言語治療師負責,發展性協調障礙則需要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參與,還有最重要是心理上的輔導。因此,協調連繫的角色非常重要,社會工作者在此便能擔當起這個角色,了解個別學障童的需要,與不同專業合作,連繫不同的社區資源,及早讓學童認識自我的價值,扶助成長,發展自身的長處。
縱觀而言,全面的特殊學習障礙服務不應純粹停留在學階段。教育局自一九九七年推行融合教育,由及早識別和輔導、「全校支援」參與模式、三層支援模式、評估調適的制度已建立多年。可是,環顧現今學障服務,高中學障生升學及就業服務卻仍在萌芽階段。以一名富有音樂才華、會考只得兩分的學障青年為例,他連進入職前訓練/專上學院的門檻,也因語文表現不好而跨不過。他求職時,未面試已被別人叫停,原因就是他填寫的履歷表字體潦草、寫錯別字、拼錯英文地址。以學障學生佔全港小學生十分之一比例推算,將來十分一青年勞動人口即將面對如此險峻的升學就業問題,培訓學障青年、就業援助服務、僱主公眾教育等服務皆是刻不容緩。
-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