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沙塵暴減少

期數
3564
刊登日期
2012.06.08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6 月 10 日

(天亞社訊)中國甘肅近幾年受頻繁的沙塵暴影響,農民都為農作物嚴重失收而愁眉不展,但在各方齊心植樹造林的努力下,今年他們終能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蘭州教區社會服務中心主任王喜奎神父對天亞社說,甘肅農民的生活主要靠植物收成,約四、五年前因為沙塵暴變得頻繁,農作物很容易被風沙掩埋了。

他說:「如果沙塵暴嚴重,農民就顆粒無收,生活都成問題。而沙塵暴帶來的風沙走石也影響出行及各種活動。」蘭州教區覆蓋絲綢之路上的河西走廊,農民以種植玉米和小麥為主。

服務中心職員高傑說,這裡氣候冷的時間長,春天到的時間晚,有幾年小麥、玉米剛冒芽,就被沙塵毀壞了。

然而,王神父觀察到,自去年開始沙塵暴的次數有所減少,到今年幾乎減少了一半,「騰格里沙漠附近的古浪縣的麥田也愈來愈保得住了」。

王神父相信,天氣的改善與近年不同單位努力,在沙漠邊緣植樹造林有關。

四月下旬,王神父帶同三十名大學生,及近一百八十位村民分別在該地植樹、防風槽和做其他農活十天及一個月,希望「為土地添加更多綠州,為我們共同生活的環境地球家園奉獻力量。」他們種植了二萬多株棗樹、一千多棵新疆楊樹、一千多棵核頭及一千多棵杏樹等等,覆蓋沙漠面積逾二十萬平方米。

服務中心在前年和去年都發動中學生植樹,今年是首次招募大學生參與活動。

除了植樹,王神父平常也會與本地農民和教友講解沙漠化、沙塵暴的問題,強化他們的環保意識。他說,這次活動也向大學生講解,目的是給青年上一堂生動的智育課,為他們也是鍛鍊的好機會,讓他們知道生活的艱難,環境保護的重要。

大學生參加者張奧的父母原是農民,所以深知務農的艱辛和農民的生活,如何受自然災害影響。「小時候,雖不知道甚麼是沙塵暴,但是親身經歷過,最嚴重的時候是整個天空黃色一片。」

當地農民陳龍對天亞社說,他們是從山區搬遷到古浪縣,因為在山裡更加荒蕪,所以對這裡的沙漠化及沙塵暴已習以為常。他說,隨著國家提倡環保,及這些年神父的教導和所做的事情,他們漸漸明白賴以生存的狀態是貧困落後的,也明白到即使是情況惡劣,他們可以想辦法改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