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教師談通識科
(本報訊)公教學校教師指出,新高中通識科要求學生多角度思考,當中天主教價值仍有發揮空間,但有關方面應多支援通識科教師。
慈幼英文學校通識科副科主任劉彥君說,通識科有空間帶出公教價值,隨著該科愈趨成熟,在教授不同價值取向的同時,教師可更全面地在學科內加入天主教元素。
劉彥君五月二十四日對本報說,慈幼英文學校把通識科每一單元的重點,如普世價值及天主教價值觀列印在學習卡紙上,幫助學生溫習。 他指通識科便是要求學生「參照不同的價值觀,並以此作為立論去分析不同課題,從中培養正面的人生態度」。
這位信徒教師說,目前教師需要多花時間教授考試技巧,有礙帶出天主教信仰元素;若教師不是天主教徒,或未曾接受倫理學或哲學等訓練,也難以掌握天主教價值觀。有見及此,他任教的學校的通識科教師於每個循環週舉行會議,分享教學經驗及方法,澄清相關課題中的天主教信仰信息。
通識科是新高中學制必修的核心科目,於初推出時備受注目。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宗教及道德課程發展中心過去舉辦教師培育活動和編寫資料,幫助他們在通識科帶出公教價值。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宗教及道德課程發展中心總課程主任陳乃國認為,公教學校應該透過通識科帶出公教價值。他說,天主教學校可透過宗教科;「滲透式」教育(於不同學升中引入天主教價值);校風、週會及課外活動等三方面去帶出天主教價值觀;其中高中生必修的通識科便是滲透式教育的好時機,這也切合通識科「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課程宗旨。
陳乃國博士六月十一日說,通識科培養知識和批判思考能力,同時亦具備價值教育幅度。他贊同教授此學科時亦要顧及考試成績,而由於天主教信仰涉及一個整全而又內裡一致的價值體系,它肯定有助學生作答涉及不同範疇的考試問題。
總結首三年的經驗,他正聯繫相關通識科教師,期望能整理該科已編寫的教案,幫助更多教師具體地把公教價值融入於課堂上。
教區學校聯會通識教育委員會顧問黃秉坤博士說,通識科教師先要應付課程編排,鼓勵學生學習批判思考,但亦有教師在課堂上提及天主教社會訓導,以及預備資料供學生參考。
談到學校,天主教伍華中學校長黃秉坤五月十七日說,通識科教師多不是信徒,故此少有機會在這科目探討天主教價值。
對於在校園分享天主教價值,他說從低年級起已有倫理課,以及新高中的倫理與宗教科,當中詳細提及天主教價值,校園內亦設有宗教活動,讓學生在信仰氣氛下成長;他們兩年前亦為初中生開設「生活教育科」,培養學生的思考及分析力,為新高中通識科打好基礎。
通識教育的六個單元包括全球化、現代中國、今日香港、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公共衛生以及能源科技與環境。
談到通識科的教學運作,香港教育學院副校長(學術)李子建教授五月十七日說,科目包含不同範疇,故此不同學科教師間的交流及互補很重要。
他說首屆中學文憑試剛舉行,目前通識科仍處於「探索期」,至於能否藉此培育學生的正確價值觀,需要再作研究及評估。(高/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