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與甘蜜】若翰與耶穌

期數
3566
刊登日期
2012.06.22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6 月 24 日

人需要人。當我們遇上困難時,如果能找到朋友傾訴,儘管只是傾訴,我們心靈上的重擔頓時會變得輕鬆一些。歡樂事也是如此,所以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瑪利亞在接納成為天主子的母親的同時,得悉她的表親依撒伯爾也懷了男胎,就急忙趕往猶大山區探親,為的是甚麼?豈不是為了能分擔她年老表親的一些擔子?豈不是為了印證彼此身上天主的恩寵、肯定恩許所帶來的莫大喜樂?若翰在母腹中的歡躍,也是同一道理。有點像兩個相愛的人,從對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存在的因由,彼此構成了同一磁場。

洗者若翰與主耶穌的關係密切,彼此間不但是表親,而且還共同生活過,否則若翰怎能把耶穌推介給自己的門徒?當若翰在監獄中,聽聞那一度跟隨過他的耶穌,並沒有像他一樣為人施洗,曾遣人詢問耶穌:「你就是要來的那一位,或是我們還要再等候另一位?」有人認為這是因為若翰不理解耶穌的言行,怎麼祂與罪人們同餐共食,而不是替他們施洗、訓斥他們悔改?難道是他錯看了耶穌、其實祂並非救主?我倒相信是因為若翰的門徒中,不乏嫉妒耶穌、對祂竊竊私議的人。他們在若翰尚未被投進監獄裡之前,就曾向若翰抱怨過耶穌:「『辣彼!曾同你一起在約但河對岸,你給他作證的那位,看,他也施洗;並且眾人都到他那裡去了。』」(若三26)他派遣門徒前往詢問耶穌,是讓他們能親身體驗福音喜訊,而不是只將信仰建基於法律條文之上;這好比教會籲請她的新生子女,尤其在釋奧期間,多體驗主的愛而不要自誇已明白過往一年多、兩年來所學習的道理。

若翰既稱自己為新郎——默西亞的朋友,而他也的確是,就不可能模稜兩可的一時相信、一時又不信朋友。耶穌對門徒們說:「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為僕人不知道他主人所做的事。我稱你們為朋友,因為凡由我父聽來的一切,我都顯示給你們了。」(若十五15)儘管我們這些自認為跟隨基督的人常做著些、說著些與基督信徒名號不甚相符的事,但主卻沒有對我們模稜兩可,或要我們先把我們的問題紏正過來才跟隨祂。祂既愛了世上屬於祂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甚至交付了自己的性命。

若翰是耶穌的真正朋友,也是祂的先導,但他沒有要求耶穌一定要跟著他的腳印走,儘管他有他的光芒,但他甘於像《依撒意亞》所說的:「他使我的口好似利劍,將我掩護在他的手蔭下,使我像一支磨光的箭,將我隱藏在他的箭囊中。」(依四十九2)在我們的信仰歷程中,或許我們也常會感到上主在跟自己開玩笑:「我白白勤勞了,我枉費了氣力而毫無益處;但是我的權利是在上主那裡,我的報酬在我的天主面前。」(依四十九4)只要我們肯信任主── 這位唯一和真正的「朋友」,除了祂,我們還能投奔誰?明白到祂從我們還在母腹中已選擇了我們、以我們每一人獨特的名字呼喚著我們、稱我們為朋友、在我們的軟弱和缺失中仍然相信我們、給予空間讓我們成長,難道我們還有甚麼需要抱怨或爭論的嗎?為甚麼我們卻常要求主耶穌跟著我們走?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是我們的一面明鏡。洗者若翰的慶節既使人想起他與耶穌之間的關係,也使人反省該如何自處及與主相處。

正如聖奧思定主教在他的懺悔錄中所說:「主,願我認識祢,如同我被祢所認識一樣。祢就在我心靈的最深處,我心中任何隱密,還有甚麼不能向祢承認呢?我對自己都不滿意,因此祢就光照我,並使我喜歡、愛慕、渴望祢,並捨棄自我而選擇祢。除了在祢內,我不會取悅於祢,也不會取悅於我自己。」願我們都能跟著若翰說:「我的喜樂已滿足了;祂應該興盛,我應該衰微。」(若三29—30)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