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廷公教教育部發指引

期數
3567
刊登日期
2012.06.29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7 月 01 日

(綜合天美社╱梵蒂岡電台訊)教廷公教教育部六月二十五日公布指引,幫助主教和教會團體推動、收納、以及培育新一代的司鐸,內容也回應世俗化的挑戰和教會內性侵犯問題。

教育部六月二十五日在梵蒂岡舉行記者會,公布〈推動司鐸職務聖召的牧靈指引〉,呼應「宗座司鐸聖召善會」成立七十周年。指引亦建基於聖部二OO八年向各地教會聖召培育機構發出的問卷結果。

記者會上,教廷教育部長高澤農樞機(Zenon Grocholewski)強調,教會一直要克服司鐸聖召方面的挑戰,也必須讓信徒認清司鐸的職務和對教會的重要。他指教會處境艱難,修生反而愈堅強。

教育部副秘書長贊尼蒙席(Mons. V. Zani)稱好些地區的司鐸聖召仍有正面增長,從二OO一至二O一O年,非洲的司鐸候選人由二萬零九百九十四人增至二萬六千九百二十四人,亞洲的增幅更大,由二萬六千零三十三人增至三萬三千二百八十二人。

該文件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分析司鐸聖召現況和相關工作;第二部份探討司鐸的角色;第三部份對推動司鐸聖召推出建議。

教育部指出,司鐸聖召孕育於祈禱和信仰經驗,以及教授要理等職務,而推動聖召不能單靠新項目或措施,應建立活躍的信徒團體,讓成員樂於奉獻自己,並在基督和祈禱內彼此相連。

指引列出信徒拒絕司鐸聖召的部份原因,包括受家長阻撓、社會不重視司鐸和令他們邊緣化、誤解獨身恩賜,以及受司鐸性侵犯未成年人的消息困擾等。

教育部指西方國家部份人沒有節制地追求物質享受,使司鐸職務逐漸邊緣化,神父有時也陷入忙碌當中,再者家庭危機也影響到聖召。

另一方面,教育部指教會團體要正視神職人員性侵犯事件,接收修生時也要考核他們是否適合成為司鐸候選人,排除在人性上有極度脆弱表現的人選,也要幫助有機會出現偏差的修生走回正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