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心靈教育分享會

期數
3568
刊登日期
2012.07.06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7 月 08 日

(本報訊)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推出的「心靈教育——學與教的終極關懷」計劃,六月三十日舉行心靈教育研究報告及分享會,論者肯定心靈教育有助師生平衡身心靈的健康。

分享會假座中文大學舉行,近二百人參與。席上,有學者發表研究報告,探討心靈教育對學生及教師的影響。

講者之一、中大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助理教授楊國強分析在校內推行「心靈教育」對教師的益處。他早前訪問了十六位曾參與該計劃的教師,研究他們經驗不同的靈修培育後的反應。

研究發現,六成教師對於「細嚐食物」及「慢步」的覺察修持方法感受深刻,「當教師靜心注意步行時,容易感觀周圍事物,有助放鬆心情。」

楊國強是「心靈教育」計劃的學術顧問,他認為教師極需要身心滋養,以應付繁重的教學工作,在「靜」的薰陶下稍作休息,當遇有壓力時,會提醒自己平靜下來。

另一講者、中大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導師周惠賢博士,於六月訪問二十六位介乎十五至十七歲、有參與是次計劃的學生,了解他們在過去一年在校內的靜觀經驗。

同樣是「心靈教育」計劃學術顧問的周發現,受訪學生作靜觀練習時,除了了解個人需要、肯定個人價值外,亦學會關顧他人,「學生從靜觀中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和情緒變化,對辨別事物更為清晰。」

靜中學習覺醒  追尋人生意義

「心靈教育」計劃總監關俊棠神父稱,「心靈教育」以自處教育、人生教育及大愛教育三方面為主,即是從個人開始,從靜中學習覺醒、追尋人生意義,以及從大自然中學習人生道理,帶出每個人均有身、心、情、理、靈的需要。

關神父認為在校園裡,可因應青年的成長需要,以滲透體驗的方式帶出心靈教育,如在宗教倫理科、通識教育或早會等,注入心靈教育的元素。

「心靈教育」計劃由二OO八年開始,起初共七所天主教中學參與,現增至十八間,當中包括無宗教背景的學校。

該計劃研究員張穎珊表示,於二O一一至一二學年參與計劃的六十位教育工作者中,九成為天主教徒,有參與教師表示,計劃令他心態有所轉變,「有教師說,即使工作量愈來愈重,計劃有助他們冷靜面對,亦有教師說計劃有教學相長之效。」

她說:「心靈教育並非以宗教與倫理為主的靈性培育,而是讓學生學習從安靜中面對自己。」計劃推行四年,她認為值得持續推行,教師在校園與學生分享經驗,令校園充滿靈性上的滋養。

天主教普照中學宗教科科主任陳潔雯向本報說,在校內推動心靈教育要得到同工之間的支持與配合,「如舉行茶道活動作靜默操練時,或需要調動課堂,也得到同事及工友的支援。」

當日大會亦安排推動「心靈教育」計劃的教師,以及有參與計劃的學生互相分享,交換如何透過生死教育、覺醒培育、人民學科、大自然、服務、茶道等方式,實踐心靈教育的心得。(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