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逾萬克欽族難民
(天亞社訊)總部設於紐約的「人權觀察」六月廿六日在報告中指出,成千上萬從緬甸逃往中國的克欽族難民,缺乏基本人道援助,危在旦夕。
據這篇題為《孤立無援:中國雲南省的緬甸克欽族難民》的報告稱,緬甸政府軍隊與克欽族反對派軍隊之間的戰鬥持續不斷,已迫使多達一萬名克欽族人,越過中緬邊境進入雲南省。
克欽邦班茂明愛中心主任昂丹神父(Aung Dan)表示,難民沒有合適的避難所、清潔食水和緊急藥物。此外,在克欽邦和中國境內的難民正受到雨季影響。
昂丹神父說:「中國政府沒有向難民施以援手,人道援助主要由明愛和私人捐助者提供。我們的資金只足夠維持到六月底。」
人權觀察促請有關政府支持當地援助難民的組織,並向中國當局施壓,容許救援組織接觸難民,不受限制。
人權觀察中國部主任理查森(S. Richardson)在新聞稿中表示:「中國政府通常容許克欽族難民留在雲南,不過如今必須履行國際法律義務,確保難民不被遣返及他們的基本需要得到解決。中國政府沒有合法理由迫使他們返回緬甸,或不理會他們缺乏糧食和安身之所。」
該組織估計,自去年六月緬甸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於緬甸北部克欽邦中資水力發電水壩附近爆發衝突以來,已有七千至一萬名克欽族人逃到中國西南部避難。這次戰鬥終止了十七年的停火協議,導致約七萬五千名克欽族人,流徙至中國或緬甸其他地區。
克欽族人包格(Bauk Ja)日前在曼谷記者會上說:「克欽難民急需食物、醫療護理和合適的避難所。」
她說,緬甸政府與克欽獨立軍的和平談判,並沒有解決衝突,戰鬥仍然持續。「緬甸的種族領袖也必須發揮關鍵作用,因為國際社會視為民主標誌的昂山素姬,不可能解決國內所有問題,尤其是在種族地區的問題。」
包格說,國際社會必須重視種族領袖,在緬甸改革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