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學文憑試的評分取向

期數
3569
刊登日期
2012.07.13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7 月 15 日

首屆中學文憑試將於七月二十日放榜,雖然考試成績不能完全反映推行新高中學制及課程的成果,但卻影響學生升學或就業的機會。中、英、數及通識四個核心科目的成績,便更為重要。

中英數是傳統科目,評分準則嚴格來說並非甚麼秘密;通識科的考評卻是新事物,考評局雖然強調考生答題的價值取向不影響得分,但通識科強調多角度思考,而用哪些角度去分析問題定必與個人的價值取向相關,一些天主教學校的考生很自然會運用天主教的道德價值觀去分析問題。在現行的評分準則下,這種取向對考生得分有甚麼影響?改卷準則是否合理?

以文憑試通識科卷二其中一題(佔考試總分三成)為例:考生要閱讀兩份資料,一份提及:一些內地孕婦濫用本地化驗所提供的基因檢測,在得悉胎兒的性別後選擇墮胎,這情況令香港一些醫生擔憂;第二份漫畫資料顯示,在二O五O年,一位醫生告訴一名孕婦,基因檢測顯示胎兒健康,唯一問題是胎兒有一種會令他咬手指的基因。醫生說他無法移除此基因,只能把胎兒打掉。孕婦贊同。

題目要求考生解釋為甚麼一些內地孕婦可能濫用基因檢測。對於接受過天主教教育的考生來說,讀畢以上資料,多會指出墮胎是殺害生命,利用基因檢測去決定應否墮胎,便是濫用。

考評局不容許公開評卷指引,但有閱卷員表示,以上述答題取向不能令考生取得高分。原因是考生須解釋何為「濫用」,即基因檢測的原意是用來辨識胎兒有否某些疾病,而非其性別,用檢測來為墮胎作根據,非其原意,是為濫用。故以「墮胎是殺害生命」此取向去作答的考生,未能完全明白「濫用」之意,得分不會很高。

然而,對接受天主教價值觀的考生來說,利用科技去殺害胎兒本身就是濫用,不管科技是要辨識胎兒有否某種疾病基因(其「原本用途」)或用來辨別其性別,因為患遺傳病的嬰兒,也有不容剝奪的生存權。相對殺害生命的後果,是否根據「原本用途」去進行基因檢測,已不是「濫用」的最主要考慮。

「濫用」的定義不是通識科課程範圍內的概念,上述說法亦未必符合評卷指引,因為考試主任與閱卷員改卷時,如發現評卷指引的準則不理想,可商議新共識去改卷。這不需要更新評卷指引。

考生若要知道閱卷員如何批改答案,在現行評卷指引保密制下,唯有付款申請覆核試卷,以取回評改後的試卷副本。

通識科成績影響升學的機會,價值觀影響分析的角度,教會學校有需要知道,在評卷過程中,基於宗教信仰的道德角度,是否正如考評局以往所言,會得到開放和公平的看待。

新高中學制的檢討亦觸及其他教會中學關心的議題,例如在較少考生報讀倫理與宗教科的情況下,如何加強校內不用應付公開試的宗教倫理教育;當課外活動由中六生轉至中五生負責時,學校應如何在中二至中四年級時,加強學生的領袖培育。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