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再談培養堅毅的一代

期數
3570
刊登日期
2012.07.20
作者
文文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7 月 22 日

父母若能醒覺到利用每個日常的機會,訓練孩子延遲滿足,就是開始了培養堅毅精神的初步。接?是要培養孩子增強抗逆的能力,即培養「AQ」。因為只認識自己面對逆境的態度,並不足以改變困境,而必須掌握適當的處理方式才行。

以下我介紹的是一名學者(Dr. Paul Stolz)提出的對抗逆境的方法:L—E—A—D

 (一)聆聽明白自己對逆境的反應(Listen): 這正是所謂:「有自知之明」,若明白自己的弱點在那一處,就會提高警覺,就能收到「預防」的效果,一定勝于事後補救。一位接受基金會資助的窮困學生,要面對高考時,自知「 通識」一科最弱,就來與我商量,請求助他補底,基金會批了三個月的補習費,他很努力地追補,結果以美滿的成績考入大學。相反,一位小學生,他們一家都十分害怕蟑螂,一見就嚇得大叫逃命,並告訴我沒法抗拒,究其原因是母親的恐懼症傳了給他。一次在宿營中,他與一位不怕蟑螂的同學共住一房,那同學是他的好朋友,當晚見了蟑螂出現,他嚇得跳上床,而那同學卻一腳踏死那小昆蟲,並叫他細看,他初時不敢,後來因友誼的鼓勵而瞪睛看清楚,那小小的昆蟲雖然有點醜陋,卻並不是他想像的可怕,他鼓起勇氣地看,漸漸明白恐懼是受家人影響,和不敢面對所造成的,他終於克服這種恐懼了。

小時候我們一家住在新界,每晚聽到怪聲我就不敢入睡而大哭,父親總會為我找尋聲音的來源,池塘裏青蛙「呱、呱、呱!」樹上烏鴉「呀、呀、呀!」花貓叫花聲或貓頭鷹的怪叫,我一知道原因就不哭而能安睡,這孩提的培育使我成長得喜樂無懼,且事事會找原因。從而養成好學的精神。感謝慈父的包容和啟迪,使我充滿自信地成長。

(二)探索自己在逆境中的角色( Explore):當人了解挫折的原因和自己要負的責任,就會增加動力去解決目前的困難,也不會過份責備自己。可是今日的年青人多是逃避:「不關我事,不知道,不是我幹的。」其後果就是不知悔改,而錯處和問題則會不斷擴大。最後,是自食其果,禍及無辜。他們就是欠缺勇氣去承認和負起自己的責任。

另一極端就是一切攬在自己身上,不斷自責,甚至走上自殺之路,如金融海嘯期間不少把金錢看得太重的人都選擇自毀。關鍵在於能恰如其份的承擔責任,問題出現時我們要探討是誰造成的?還有誰要負責?自己可以解決嗎?該找誰協助處理?若能冷靜地問以上的問題,便增強面對的信心,如果能求助於人也增強自己的勇氣。敢於面對就會有解決的方法。

(三)分析負面思想的證據( Analyze): 進一步分析,可問自己以下三條重要問題:有那些證據顯示我無能面對和控制這問題?這問題有那些證據顯示它會影響我生命的全部?它會無限期的延續下去嗎?

在逆境中能抗拒負面的想法是十分重要的,偏差的想法通常欠缺客觀的證據來支持,所以能準確地分析負面想法並加以矯正,就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減少過份的自責自咎而尋死的機會。但這一過程必須從小就練習,父母是最好的導師,每逢遇到困難時,就用以上的步驟去培訓孩子不怕挑戰及勇敢面對:「乖仔/女,不用怕,超越它,爸媽支持你!」這樣,多次的操練AQ自然提升。

(四)採取行動(Do Something):最後,是付諸行動,只想不做註定失敗,要經常保持動力作出改變。更重要的是把握時機,「蘇州過後無艇搭」。只要仍有機會,有點生命氣息,也要爭取超越困難,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正是裝備自己,成為生命勇士。在這過程中生命能量只會有增無減,使人鍛鍊出沉穩而內歛充滿堅毅能量的生命。

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理由,無懼目前的困境,烏雲背後是陽光,人生充滿希望。父母的責任就是把這份生生不息的堅毅之品德,去培育、去感染孩子,以生命影響生命,如果你的生命能由他們延續,你就不枉此生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