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展天主教展區

期數
3571
刊登日期
2012.07.27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7 月 29 日

(本報訊)香港書展期間,香港教區展區闢出一隅舉行交流環節(i-talk),邀請神職人員、修道人及信徒等,與讀者談天說地。其中七月二十日的環節上,兩位有逾四十年太極經驗的神父及執事,向讀者分享太極靈修的樂趣。

教區副主教陳志明與終身執事姚友鴻修煉太極逾四十年,兩位多年來致力鑽研如何將太極與靈修結合,並時向信徒推廣以加強信仰。

陳志明表示香港的太極靈修始於一九八四年,最初在石硤尾一間學校進行,修習太極時,加入靈修禱文和歌詠,以助學員集中精神,從中經驗與天主的關係。

陳志明姚友鴻談太極靈修

至於太極如何與靈修結合,陳志明副主教解釋,由於太極著重自身修為,故容易帶出信仰幅度,信徒除了在形式上(禮儀)帶出信仰外,最重要是將信仰帶回內心深處。「現代人生活很忙碌,需要有方式保持心靜。太極修煉助我在日常生活中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是動靜合一的意境。」

陳續指出,學習太極容易,但難於持久,透過太極靈修,可經驗天主的臨在,「太極只是基本動作,靈修主要是修心,通過太極的形態,返回自身的內心深處。」

更奇妙的是,太極竟然成為陳志明神父向自稱為無神論者的姚友鴻的福傳工具。「姚執事的妻子是教友,我倆經常在聖堂碰面,彼此都對太極有心得,便以此展開話題。」陳神父說,他們從創世紀談到天地陰陽,慢慢從太極談到聖經。


後來陳成了姚友鴻的慕道導師,兩人更一起推廣太極靈修。

姚友鴻執事指出,他由無神論者,到十一年前回應終身執事的召叫,一切都是天主的安排,「我原本對信仰充滿疑問,需要不斷探求;領洗後,我願意專心一意深入去認識主,我想凡事探求的個性是我成為執事的原因。」

談及信仰靈修與太極的關係時,姚友鴻指出,通過太極靜座、太極氣功、太極拳術等修煉,令人達至修心養性、齊家治國和健體,他說:「太極學習調身、調心和調息,先學習入靜,如靈修時放置十字架在前方,入靜後,有助提升靈性;留意一呼一吸,使身體的氣進入不同的境界,能與聖神關係更緊密,拉近與主的關係。」

楊鳴章談明愛管理工作

教區副主教楊鳴章於另一環節上,與在場人士分享他在人事及時間方面的管理經驗。

楊鳴章晉鐸三十四年,有二十二年時間服務香港明愛,現為明愛總裁的他,管理逾五千四百名員工,他於七月二十日接受訪問時說,當員工在前線服務弱勢社群時,他便努力尋找資源,如在地區設立中心、向政府反映社會需要、尋找捐獻等,為的是延續和改善明愛的服務。

席上,他向讀者推介讀物,其中他所推薦的《德蘭修女靈修瑰寶》一書,內容是三十則德蘭修女的話語,配以聖經章節,簡單地帶出信徒應有的生活態度。他說:「德蘭修女指出我們是天主手中的鉛筆,信徒應思考如何好好地讓天主使用,可有尋找機會做得更好。」他希望自己能效法德蘭修女的精神,努力做好眼前的事,成為天主一枝得心應手的鉛筆。

他又指出在數碼世代下,年青一輩「機不離手」,失去真正與人交流的機會,他認為,青年應打好學問基礎,透過書本擴闊視野。

太古城彌撒中心信徒廖翠蘭稱,在書展有機會與神父接觸,讓普羅大眾了解修道人的閱讀習慣,有福傳之效。聖斯德望堂信徒梁桂荷稱,書展書類繁多,修道人的書籍分享可作為參考之用。

交流環節的主題,還有平信徒福傳工作、書法靈修、聖召分享等。(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