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致健康教會十法

期數
3571
刊登日期
2012.07.27
作者
利偉豪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7 月 29 日

我的高中化學老師的格言是:「真相是善意的。」這話廣泛應用到科學實驗以外。

德國雜誌《明鏡周刊》英文版近日刊登文章,總結並闡釋梵蒂岡高層因對抗、醜聞、嚴苛冷酷的行政手法、偽造事實及嚴重管理失誤而引發的混亂局面。

梵蒂岡的煩惱事無日無之,美國教會試圖掩飾醜聞更是火上加油。在美國,一名高級神職人員獲判「危害兒童」罪名成立;一名主教將於九月因沒有呈報一名兒童受性侵犯而面臨檢控。近日,美國主教團採取高危策略,反對奧巴馬總統所實施的避孕保險指令。美國大部份教友,尤其是女性,並不支持主教團的立場。

列寧在首次企圖推翻俄羅斯沙皇政權失敗後問:「接下來該怎麼做?」這是我們面對失敗和爛攤子時經常提出的問題。

我們可以慨嘆倒霉、找替罪羊、怪責邪惡的人甚至魔鬼等等(正如梵蒂岡內一些人所作的)、發動革命、乾脆離開,或結合這一切做法。

或者,我們可以套用我高中老師的說法,真相是善意的。爛攤子是經過長時間才造成的,故需要更長時間來收拾,但為所有人的好處,我們必須處理它。

以下是擺脫困境的十個提示:

一、   學習聆聽:早在教父時代就出現的箴言是,訓導的教會首要是學習的教會。這是梵二大公會議的重大建樹之一:神長們聆聽世界各地對教會的訴求及看法。關注供應者而不理會「消費者」的擔憂及利益,往往導致無法溝通。

二、   學習其他語言:要成為教會領導層,就必須會講意大利語及認識《天主教法典》;否則,在現行制度下難有作為。但這些卻大大削弱領導層聆聽新思維和了解梵蒂岡圈子以外的文化和問題的機會,甚至不曉得這些文化及問題的存在。

三、   不殺來使:梵蒂岡終於被迫明白到其他公營機構、政府或商業機構都知道的事實:壞消息是無法遮掩的;為披露危機者的動機或行動而悲痛,是最差的危機管理方式。與其盡力掩飾導致問題惡化,不如承認問題,正視問題,並予以糾正。

四、   局面緊張實屬自然:我們無法逃避現實世界的緊張局面。保持頭腦清醒,處理緊張、威脅、危機及不穩定等問題才會成功。如果你不視持不同意見者為要鏟除的敵人,你的視野定能擴闊。

五、    歐洲文化戰爭屬於歐洲人:歐洲文化戰爭不應傳播到其他地方,因為對不了解歐洲根源或歷史的人意義不大。其他地方也有文化戰爭,但都有各自的根源,只能以各自的方法解決。亞洲、非洲及美洲的人民不明白歐洲人吵鬧甚麼。教會領袖最好還是接受文化的相對性,不再妄想以歐洲作為基準,按照其他文化的現狀而非歐洲中心主義者的想法看待他們,並且與他們共同合作。

六、   向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學習:韋伯觀察到,隨著人口增加、組織變得多樣化及知識漸趨專門複雜,更需要公開運作過程及訂立清晰規條,以限制權力。有鑑於此,教會捨能力而取地位高低作主管任命的依據便注定失敗。要解決這問題,梵蒂岡必須重組,以規限某些部門過大的權力,確立各部門之間的溝通方法,以免某辦公室的行動令其他部門感到意外。梵蒂岡要任人唯才方能運作更佳。

七、   以史為鑑:教會現時的問題大多源自西方歷史。在西方,過去二百年的歷史強調,人民如果對自己的命運沒有決定權,至少可以選擇退出或甚至推翻政權。在西方許多地方,教友離開教會,特別是有意貢獻教會但因男性主導的統治集團而受到制肘的女教友。教會領導層,特別是梵蒂岡,必須進行徹底的改革,讓更多人包括女性參與教會各層面的決策。

八、   認同人們擁有選擇權且正在行使之:以「命令及操控」來管理組織的日子已過去。在西方世界,不少教友不再視天主教為禮儀、種族或民族連繫的宗教,恐懼文化也不再是屈從的動機。信仰的未來是讓人們自由選擇接受參加旅程的邀請。梵蒂岡的做法讓人覺得更像是「宗教裁判」程序而非傳遞耶穌的信息。要解決問題,梵蒂岡各部門必須接受不少教友對此持不屑的態度,並且識別出到底要重新取得他們多少的信任。

九、   重新成為真正的大公教會:儘管教會增長的地方只有亞洲及非洲,但梵蒂岡高層中卻只有三名亞洲人、數名非洲人及少數美洲人。在這個古老的世界中,教會排斥新思維及社會正面對的問題,如婦女角色、同性戀者的地位、重新檢視在生物知識簡陋時建立的道德規條,使社會甚至教友內心拒絕視教會為討論夥伴。有見及此,梵蒂岡必須了解,真正的大公教會具有包容性,而教會領導層應更具代表性。換言之,只有當教區不被視為集權制跨國集團的分支辦公室,而是普世信仰在本土的真正實踐,教會才是真正的大公教會。

十、   接受「真相是善意的」:「天主總是以迂迴的方式彰顯自己」。不過,要認同天主的安排,我們必須抱著嚴肅的態度,接納這些迂迴的方式。耶穌嘗試拆穿當時宗教領袖的西洋鏡。在他們眼中,祂被視為顛覆權力甚至邪惡的力量。然而,祂滿懷信心在世上工作,因為天父也在世上工作,「智慧必藉自己的工程彰顯自己的正義」(瑪十一19)。聖子降生成人時並沒有走進完美的領域,而是選擇了某時某地的現實。梵蒂岡仿傚也無妨,投入現實世界,聽取世界的聲音,從中學習,必會得到豐富收成。

 

  • 作者耶穌會利偉豪神父(Michael Kelly)為天亞社執行主任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