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工作對青少年成長的真義

期數
3571
刊登日期
2012.07.27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7 月 29 日

近來年青的學生們經常問我:「我還欠幾個小時就拿到金獎,可否介紹義工『賺』時數?你這次義務工作有證書嗎?沒有證書我不參加……」。聽後頓時哭笑不得,義務工作何時成為了青少年追逐的目標?

新學制下,中學生為要完成「其他學習經歷(OLE)」的社會服務學習經驗,有利升學就業,紛紛到青少年中心參加義工,希望可以「堆砌」學習紀錄(Profolio)。設立「其他學習經驗」的原意是讓學生在服務中學習關心社會,吊詭的是,在考核的要求下,成為計算分數的標準。義工經驗變成加分升大學的工具,其意義從此變質。青少年彷彿不知道義務工作對他們成長的意義,只嚮往它帶來的具體利益。

格前十三章道:「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卻與真理同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義工精神莫過於「愛」。義務工作過程中可學習到愛自己、愛家人、愛鄰舍、愛社會。從事青少年工作多年,我見證過不少青少年在義工成長的美麗圖畫,讓我確信義務工作的意義。

兩個小學生聽畢長期病患者分享回應道:「我覺得他們很厲害,身體很痛還要照顧家庭,我知道這是辛苦的,因為我也要照顧年幼的弟弟。」義務工作讓他們了解他人,反思個人處境,學習關心、包容和欣賞。我更曾目睹一位平日膽小懦弱的中二生在台上那刻,猶如變了另一個人,在數十位長者面前表演,全場為他拍掌,他展露出由衷的笑容。真正的義務工作是讓青少年找到信心,發展自己,學習互相支持和分享。我又認識一位二十四歲的職青,在七月一日上街遊行,為露宿者吶喊爭取權益。真正的義務工作者關心社會需要,對社會有承擔,回應社會不公義。義工,重要的不是拿了多少獎狀或知識,而是青少年在過程中領悟憐憫和關愛。

期盼我們的教育制度和社會,給予我們的青少年多點耐性,讓青少年有空間放下「求學就是求分數」的觀念,在義務工作中學得深、感受深,使義務工作發揮它的真正意義,增添人間的美善。
 

  •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