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九龍堂區堂慶

期數
3572
刊登日期
2012.08.03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8 月 05 日

(本報訊)觀塘兩個堂區分別慶祝建堂五十及六十周年,當中的歷史見證了瑪利諾神父「開區」的貢獻,以及信徒在這昔日的新發展區建設堂區的辛勞。

觀塘聖若翰堂已於六月廿三日舉行五十周年金禧暨主保瞻禮,順利邨天神之后堂將於八月十九日慶祝六十周年暨主保瞻禮,這兩個堂區都是由瑪利諾神父籌建。

瑪利諾神父江天文(J. E. Geitner)讚揚該區的基層信徒在刻苦的生活中建設家庭和堂區。「觀塘兩堂區慶祝鑽禧、金禧給我們很大的成功感,因為教友已趨成熟,昔日的青年信徒亦已在社會有所作為。」他說。

早年教區委託瑪利諾神父牧養觀塘區,江神父六十年代服務過聖若翰堂、天神之后堂等多個堂區,並多年來透過教育工作服務該區青年。「昔日觀塘是新發展區,家家戶戶辛勤工作,雖然教友的教育程度不高,但都很投入堂區活動。」神父說,他仍回味舊日與信徒共渡艱辛歲月:「有次我們在徙置大廈的屋簷下舉行彌撒,縱使要狼狽避雨,但仍樂在其中。」

江神父負責籌建觀塘瑪利諾書院(目前由教區管理)並曾擔任校長,他早前對本報說,瑪利諾神父透過辦學,包括開設夜校,為不少在職青年提供學習機會,至今該校仍繼續服務在職青年。

談到聖若翰堂的發展,信徒潘緒光說,堂區延續傳教士的福傳精神,透過佈道會及福傳活動促進堂區成長。潘緒光一九六五年加入該堂區,他說堂區早期租用附近的大廈單位,後來才遷至宜安街聖若翰天主教小學的聖堂現址。他說堂區六十年代已有國籍神父服務,雖然未有堂區牧民議員,但神父已開始讓信徒透過不同崗位打理堂區事務。

「堂區二十年前已開始舉辦佈道會。」他說雖然佈道會未必即時見效,但能夠傳播福傳種子;而堂區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信徒亦注重福傳,近年復活節時會搭建大型臨時領洗池,熱烈歡迎新教友。他說信徒亦鼓勵子女回到堂區,三代同堂參與活動。

瑪利諾神父協助籌建

天神之后堂信徒胡錦嫦稱,這個堂區規模雖小,但信徒凝聚力強,她期望在社區人口逐漸老化之際,青年能夠更積極參與堂區。

胡錦嫦參與該堂區三十五年,八十年代做過堂區牧民議會會長,近年擔任送聖體員及參與婦女會。最近該堂區舉辦尋根之旅,帶領信徒走訪聖堂復華村舊址(現樂華邨),她說這活動喚起年長一輩信徒的回憶,從而加深信仰。

她說堂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借用區內公教幼稚園舉行開學彌撒,其後借用順利天主教中學服務信徒至今。她說堂區信徒與神父熱心服務,聖召亦多,至少出過一位神父、兩位修女以及一位終身執事(目前已有兩位)。「我們希望年輕一輩也延續這份團結精神。」她說。

香港教會歷史學者夏其龍神父早前說,東九龍的堂區因應基層的需要而建立起來。他說,隨著內地難民來港,當局逐漸發展新蒲崗、牛頭角以至觀塘一帶,教會便在該區從事牧民、救濟、教育,以及醫療等工作。

對於當局將進一步發展東九龍包括舊啟德機場一帶,夏神父認為教會團體可考慮為旅遊業推出相關福傳工作,以文化為介入點讓遊人認識教會與社區。

本年不少堂區喜逢建堂金禧或鑽禧,包括同屬東九龍總鐸區的聖家堂及聖雅各伯堂,以及瑪利諾神父建立的柴灣海星堂。(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