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教育才恰當可取?

期數
3572
刊登日期
2012.08.03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8 月 05 日

香港政府推行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爭議。大批市民七月二十九日參加反國民教育科遊行,當日遊行隊伍於下午三時在維園出發,約於晚上七時抵達新政府總部大樓,主辦團體稱有九萬人參加,參加者包括教師、學生和家長等。

社會人士反對是次推行國民教育的主要原因有二:課程內容近乎洗腦,以及其課程大綱不能成為一整全教育課程。

面對如此質疑,政府官員除了否認這些指控、呼籲社會大眾信賴他們的誠信以及教師們自行審閱的能力外,別無他法。遊行後當晚政務司司長公布將成立委員會,於課程三年「開展期」間收取意見;惟反對者拒絕接受此課程的推行,並表示絕不加入委員會。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曾指出,該科目沒必要獨立成科,因其宗旨所提及的培養關愛祖國情懷、了解祖國政治和社會結構及認識內地的中國文化等,已在其他科目涵蓋。

教師方面,他們不滿該科目沒有真正釐清上述議題,只是呈現經過粉飾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對於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如六四事件和文化大革命,卻缺乏批判性評價甚至未有提及。

在是次遊行中,社會人士質疑香港政府是否打算執行思想灌輸任務,將市民轉化成是非不分的盲目愛國者。他們提出這個疑問,很大程度上引發自國民教育服務中心所出版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育手冊》。該手冊形容中國是「進步、無私與團結的執政集團......確保施政穩定、確保國土完整」;同時,該手冊轉彎抹角地批評美國,在未有提出任何特別理據下,指美國「政黨惡鬥,人民當災」。

教育是要向學生提供資料和事實,而老師的角色是從旁輔導他們以批判性思考對事件進行分析討論。年輕人最終須靠自己的價值觀去作出人生的抉擇,社會的責任就是提供他們能作出如此分析、批判能力的知識和教育,否則當挑戰考驗到來時,他們所學到的將不足以鞏固其固有、珍視的價值觀;到頭來他們只有掙扎,並感到徬徨失措。

耶穌基督教導我們,只有真理能釋放我們。而教育的本意,就是要裝備學生,引領他們越過晦暗不明之地,尋找得被遮蔽的生命瑰寶。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