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意國傳教士格普黎神父:

期數
3572
刊登日期
2012.08.03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8 月 05 日

(本報訊)今年是格普黎神父(V. Carbone)晉鐸鑽禧,這位宗座外方傳教會傳教士回顧他在港的傳教工作說:「我作的事是因天主的名而作,他派遣我,我很感恩。」

格普黎神父於一九五二年六月二十九日領受司鐸職,成為新鐸的他以聖詠廿七篇第四節提醒他自己,要以光榮天主的心過修道生活:「我有一事祈求上主,我要懇切請求此事:讓我一生的歲月,常居住在上主的殿裡。」

修道生活彈指即逝,回首充滿恩寵和喜悅的六十年,他說,「我感謝上主,祂所許的諾是信實的,讓我們以謙卑的心祈求,恩賜我在今生的歲月能夠盡忠職守。」

生於意大利小村落的格普黎,三兄弟中的老么,像村裡其他小孩一樣,每天放學後愛到聖堂擔任輔祭,「看見神父每天快樂地工作,他的榜樣使我也想成為神父。」中四那年,他向神父索取領洗紙,「一般人要領洗紙的原因,多是結婚或辦喪事,我說了因由後,神父翌日便用馬車載我到意大利教區申請司鐸培育。」

修讀神學第二年,格神父對外方傳教感到興趣,便向教區申請成為傳教士,但不獲接納;直到神學第四年,有新主教上任,他便再次申請,終於成為當年八位新鐸中,唯一一位的傳教士。

原來格神父母親結婚時,曾祈求天主在她的孩子中,選一位成為神父,「母親的心願直至我晉鐸後舉行首祭時,無意中聽到一位年長修女與母親的對話,才知道父母一直默默地為我的聖召祈禱。」

晉鐸三個月後,他正式轉到宗座外方傳教會,三年後被派往香港傳教。

踏足香港首兩年,格神父先在長洲學習中文,一九五七年到北角聖猶達堂服務,三年後派往竹園的聖庇護第十堂(現已結束),為三百戶徙置區居民,以及附近的竹園學校(現為天主教領島學校,現址在何文田)服務。

當時的竹園居民大部份來自國內,生活困難,聖堂不時派發麵粉或其他食品賙濟他們,來取食物的人愈來愈多,有婦女受到感動,主動奉獻雞蛋以示感激。

此外,每到週末,格神父會將?粉交予製餅師傅,為逾八百名小朋友準備麵包,「當時母佑會的修女和神父向八百多位小朋友講授要理,小孩知道這裡有麵包吃,便會前來。」

竹園的日子亦令他與居民緊密地聯在一起,香港在六十年代時,很多家庭會串膠花幫補家計,但報酬微薄,神父遂與廠家磋商,為工人掙得合理價錢。

一九六四年,神父接受修會指示返回意大利,十四年間先後擔任大修院院長、區會長、總會長顧問等崗位,期間有六年時間常到不同的傳教地區,如印度、孟加拉、泰國、日本、菲律賓、非洲、香港等,探訪及了解傳教士的生活和工作,但在他心中,依然情繫香港,這個心願終於在一九七八年得以實現,並服務至今。

再度踏足香港,他先後服務聖亞納堂、聖母無玷聖心堂、聖伯多祿聖保祿堂、聖德肋撒堂,以及現時的聖方濟堂。

燕還舊壘,香港社會的經濟情況已有很大的改善,但格神父反而感到有點失望,「我回來時,社會的人情味已不復當年。」他看到的是生活水準提升,人卻容易忘記珍惜身邊的事物。

另一樣令格神父印象深刻的是教友的熱情,「早上開彌撒時,我打了幾個噴嚏,彌撒後便有數個信徒醫護人員前來慰問,亦有教友送上湯水,現在為我來說最困難的事,是害怕拒絕別人送贈的禮物。」

今年是格神父晉鐸鑽禧,聖方濟堂的信徒紛紛計劃如何為他慶祝,但原來神父最希望得到的不是名貴禮品,也不是美酒佳餚,他反而希望信徒將慶祝的花費去贊助方濟會士在內地所推行的扶貧項目。

教徒心目中的格神父是個愛說笑的樂天神父,八十三歲的他常向教徒笑說自己是三十八歲。他說:「天主未收我,所以我仍和你們在一起。」試過有位父親問他何時退休,他回答道:「你當爸爸會退休嗎?我與你一樣,是沒有退休的。」(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