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廷內的亞洲樞機

期數
3572
刊登日期
2012.08.03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8 月 05 日

梵蒂岡城內,亞洲的聲音並非舉足輕重。但在羅馬之外,未必有很多人知道用甚麼方法去量度「神聖宮殿」內的影響力,從而證實這些猜疑是否有根據的。

最簡單估量羅馬教廷內影響力的方法,是觀察一下梵蒂岡眾多部門的成員,你會在這裡找到教宗委任樞機及主教到各聖部及參與宗座委員會會議及決策的名單。

在這些部門當中,通常被認為最重要的、特別為教會的管治來說重要的,排首位的是那些與教義有關的部門,緊接著的是主教部及萬民福音部,他們的主要工作是挑選主教。有時宗座委員會也會例外地看管一些「輕量級」的部門。

在本文,我會檢視在這些部門裡,亞洲主教的代表性是怎樣的呢?

翻看教廷的年報,最重要的信理部,二十多位成員中只有兩人是亞洲樞機。該聖部是負責有關教義事情、性醜聞事件或其他主要的紀律問題。兩位樞機是迪亞斯(Ivan Dias)及阿倫謝里(George Alencherry),均來自印度。

然而有些梵蒂岡部門,如主教的、聖人的、聖職及修道的,加上梵蒂岡的「高等法院」都沒有亞洲樞機成員。主教部沒有亞洲成員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亞洲大部份地方仍然被認定為傳教區,由萬民福音部主理挑選主教的程序。不過修道、聖職或聖人部沒有亞洲成員則令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禮儀部是梵蒂岡其中一個擁有最多亞洲代表的部門,負責照顧聖道禮儀及聖事的程序。四位亞洲樞機成員是迪亞斯、蘭吉特 (Malcolm Ranjith)、格拉西亞斯(Oswald Gracias)及范明敏,加上湯漢樞機是「Vox Clara」(清晰的聲音)委員會成員,負責審批世界英語禮儀文本的翻譯。

接著下來是萬民福音部,當中也有比較強的亞洲代表性:蘭吉特、托波(Telesphore Toppo)、范明敏和湯漢,而秘書長是韓大輝總主教,部長則是亞洲專家斐洛尼(Fernando Filoni)。

另一個「亞洲」部門是全體東方教會部,是由伊拉克巴比倫宗主教伊曼紐爾三世德里(Emmanuel III Delly)、迪亞斯和阿倫謝里等樞機管理。??

七十六歲的前萬民福音部部長迪亞斯是梵蒂岡七個部門的成員。他現時退休了,但根據梵蒂岡的法律,退休後的他仍可保留職位直至八十歲。

而宗座委員會,一般負責教會與廣大世界的接觸,或與教會領導階層管治不直接有關的事務。

委員會中最多亞洲人委員的是宗座宗教交談委員會。該委員會委員中有三位亞洲人樞機:印度的迪亞斯(Ivan Dias)和托波(Telesphore Toppo),以及香港的湯漢。

其他委員會並沒有那麼多亞洲人。負責確保所有梵蒂岡法令與教會法律協調一致的宗座法律條文委員會卻有兩位亞洲成員,他們分別是迪亞斯及格拉西亞斯樞機(Oswald Gracias),兩人均來自印度。

很多重要的委員會依然沒有亞洲人樞機。然而,其中部分委員會的工作範疇對亞洲教會有重大影響。例如,正義和平委員會應對支配現今世界的眾多經濟及社會問題;還有是移民及旅客牧靈委員會、家庭委員會,以及最新成立的促進新福傳委員會。

這堆數字所突顯的事實是,亞洲在羅馬教廷的影響力較小,但相比之下,印度的影響力是壓倒性的。在梵蒂岡部門共廿三席亞洲「成員」中,印度佔十五席,越南佔三席、斯里蘭卡佔兩席、伊拉克佔一席。

這主要是因為亞洲大部份樞機已超過梵蒂岡八十歲的退休年齡,他們不能在選舉教宗的會議中投票。

鑑於梵蒂岡轉變的步伐緩慢,我們可能要等很長時間才能看到這些名額出現明顯的改變。


全文見天亞社網站 /駐羅馬通訊員 Alessandro Speciale 撰文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