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與甘蜜】別叫聖神憂鬱

期數
3573
刊登日期
2012.08.10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8 月 12 日

四歲的小女孩,因我陪伴她讀了兩小時童話故事,感動之餘,竟把她的畫作全拿出來送贈給我。我選了其中一幀,後來珍而重之的把它鑲在畫框內,不為別的,只因禮物就是饋贈禮物的人的心、她動人的愛。每一次看著,都教我心溫柔地牽動。

天主比誰都更愛我們,不像小孩一般的只是片刻,而是永恆。祂不但是送贈禮物的人,祂自己就是所送贈的禮物 ── 唯一的道路、全部的真理、永恆的生命。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或許會像種籽,經過悠長的歲月、痛苦的掙扎、緩慢的進展,才能真正體會主的溫柔和甘飴,但這正是古今世代最需要突破浮淺的一種堅持,而且於今尤烈。「這人不是若瑟的兒子耶穌麼?他的父親和母親,我們豈不是都認識麼?怎麼他竟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呢?」(若六42)如果他們能長期堅持地問倒有救了,可惜只問了一次,便離開了。

這不是「做甚麼事」的問題,而是我們心靈的改變。我們在甚麼情況下感到歡愉、需要感恩?豈不會因為遇上了使我們心靈跳躍的人和事?我們甚麼情況下遇上人而感到心靈跳躍?豈不會因為大家彼此間能溝通、分享?我們甚麼情況下能與人溝通、分享?豈不會因為我們走出了自我、開放自己,不再偏狹地猜疑、浮淺地品評、邪惡地整弄對方?對耶穌竊竊私議的猶太人,就是這樣錯失了救恩,皆因心硬。

主並不是因為我們為祂做了些甚麼;即使我們真的為祂做了些甚麼,也都全出於祂的恩寵扶助。正如祂所說的:「凡不是派遣我的父所吸引的人,誰也不能到我這裡來。」(若六44)只因祂無條件的愛,且愛我們愛到底,願意與我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所以每日在祭台上,把自己交付了,成了我們的日用糧。我們怎能不感恩?「主賜鴻恩,何以為報?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爵,我要呼籲上主的名號」(詠116),我們連認知、呼喚的能力,原來都是祂所賜予的;我們應做的,就是開放自己,接受祂,信靠祂,效法祂,怎麼還會問:我是否真的、一定要去參加感恩聖祭?

這接受不是白白的領受、無動於衷的前來、依然故我的離去。上主日,我們曾談到:相信真理而不悔改、實踐,真理又有甚麼意義?今天,我們看到厄里亞先知接受那預兆永生食糧的餅和恩寵泉源的水後,走出了灰心喪志、躺著等死的曠野,到曷勒布山與天主相遇。信仰不是嗎啡、不是自傷自憐的藉口,而是吃了要再前行四十天晝夜的生命力。你可有向主邁進?


《厄弗所人書》雖沒有說及生命之糧,但提到:「基督愛了我們,且為我們把自己交出,獻於天主作為馨香的供物和祭品。」(弗五2)所以我們就別叫聖神憂鬱,而該效法天主,如同蒙受寵愛的兒女一樣。不是要為主做些甚麼,而是要效法主,做主的所做的事:「彼此相待,要良善,要仁慈,互相寬恕,如同天主在基督內寬恕了你們一樣。」(弗四32)沒有心靈的改變,談不上悔改、實踐。

連續五主日談論《若望》生命食糧的奇跡,首要不是因為經文長,所以要分五段闡釋,實因其中說及我們為甚麼會追隨主?是怎樣追隨的?接受了主的恩賜後可有甚麼改變?主還要繼續引領,以祂的生命,養育、薰陶我們的生命。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