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中成長】結伴同行主的路

期數
3575
刊登日期
2012.08.24
作者
胡志洪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8 月 26 日

我們的信仰小團體,成立至今,不覺已經有二十多年了,雖然由於遷居、移民或工作等原因,先後有些兄弟姊妹離團。但因著我們來者不拒的開放態度,也不時有新成員加入,其中有團友介紹的,亦有經堂區轉介加入的;同時,移居外地的舊成員,在回流香港後再度回巢,重返我們的團體。我們的人數,大致總維持十多個人。

除了每月一次定時開會外,我們每次聚會的主題會因帶動者而異,大都是隨心適意的,我們的要求素來不太嚴格,但凝聚力卻十足,而且每次開會都超時,而大家晚點回家也不以為忤。由於自願輪流擔任帶動者,壓力不大,大家都樂於參與;經驗告訴我們,帶動者每次悉心的準備,固然是令聚會豐收的原因;但在選擇分享聖經的章節時,我們自覺或不自覺地總是緊扣個人生活的需要來作交流的切入點,這個行之有年的聚會模式,卻是讓大家次次都有深刻省思的關鍵。

最近一次聚會,帶動者以《眾裡尋祂》這本書其中一章作主題,讓我們回顧一下尋找上主的經驗與歷程,不期然也觸動我反思這個團體,在這二十餘年的歲月裡,何以大家圍繞著同一本聖經那日漸耳熟能詳的章節,仍有分享不盡的悲與喜或苦與樂的話題呢?我們大都是領了洗的教友,不是已經找到主了嗎?為甚麼現在還在找呢?

在分享的過程中,讓我們重溫昔日接受洗禮以後的生活片段,以至今天仍在追尋主的足跡的原因,其間人生或有起落得失,但在加入這個團體後,大家的信仰卻愈來愈踏實,對主的信靠也日趨牢固。其中,聖言的薰染,既幫我們勇於負起自己的十字架,也助我們逐漸削掉自己眼裡的大樑。另一方面,婚姻、家庭、工作等的順逆,都有不同的轉捩點,這正是對我們的信德、望德和愛德的試煉,譬如寬恕的極限、施捨的抉擇、十架的背負、苦路的省思、復活的盼望、天國的建立等,在人生每個階段,都蘊含不盡相同的意義,而我們對自己的要求也不一樣。不過,在過去的日子裡,在小團體彼此支援下,我們在大家的身上,發現了憑著信靠天主,以基督為榜樣,我們始終渡過了難關。

其實,堂區內有不同性質的信仰團體,有些側重信仰培育,有些側重個人靈修,有些側重禮儀服務,有些側重堂區服務,但無論上述那一類,既是信仰團體,就必然涉及組織成員的職務安排與幹事的輪替,以及人際間的交往與互動。如果這些團體缺少了個人在信仰生活上的交流,尤其在現實生活之中,面對自己的軟弱、彷徨、憂慮時,或在自己祈求、盼望、依賴上主那一刻,不敢正視自己在信仰上的危與機或得與失,我們的信仰又怎能經得起考驗?聖言若沒法在團體中起到鞭策和滋潤的作用,即使是堂區裡的善會,到頭來也將成為是非之地;而我們自己若是愛德不夠的,也落得滿腔怨懟的收場。

 

 

  • 天主教基基團聯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