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海外存知己 教友樂共融
多倫多有四個華人堂區,每年慕道領洗的教友,超過一千人以上。早期慕道者多來自香港,近年香港移民減少,大陸移民每年增加。多倫多總教區有意,在新移民定居的地方,再建兩間華人堂區,對我海外華僑的傳教事業,實在是一個快慰人心的喜事。
今年年初,中華殉道聖人堂的主任司鐸鄧建衛神父,特別致電,邀請我參加該堂二十五年建堂銀慶,我曾在該堂服務五年之久,當然義不容辭。該堂區籌備銀慶活動很多,教友都能熱心合作,慷慨犧牲金錢時間,實在令人敬佩。我也應邀為特刊寫了一篇文章,題為「加拿大傳教生活的回憶」。
中華殉道聖人堂建堂的經過非常艱鉅的,首任主任司鐸湯一煌神父現已八十多歲,他曾在香港華南總修院畢業,想不到我們是先後在同一修院同學,畢業後他先到台灣,後到美國紐約傳教,一九七五年前後,他來到了多倫多,而我則在滿地可服務,大家都有見面聯絡的機會,這次他也應邀參加,並且與我一同於七月四日抵達多倫多。堂慶是在七月七日舉行。
多倫多總教區主教多瑪郭年士樞機於當日下午舉行一台特別共祭彌撒,有十多位中外神父共祭,彌撒中還有六十多位慕道者領受入門聖事。晚上在萬錦華人區最大的酒樓舉行宴會,延開六十五席,全場爆滿,而堂區各善會的表演助慶節目,非常豐富。
在宴會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位創堂的湯一煌神父的一段精簡的話:他說:「在堂區建成的工作中,我只做兩件事,就是舉行彌撒與聽告解,其他一切的事,都交由教友去負責發揮。」當然他能與教友通力合作,最大的功勞,是領導有方,全力支持教友,信任教友,並鼓勵教友在靈修上,善會組織工作上,讓教友全力發揮,從不干涉阻止,這樣才使教友各盡其才,因此使這個堂區成了海外最大最多最有活力的華人堂區。
多倫多的華人堂區,另有一間也是以中華殉道聖人做主保的,就是聖曹桂英堂。今年九月將舉行建堂二十周年。只可惜在他們籌備慶祝中,該堂創堂的首任主任司鐸陸之樂神父,已於七月初在意大利逝世,而接任的江潤坤神父也因中風而回港退休。現任的本堂張神父是由台灣派來的主徒會會士,他與同會的羅神父負責堂區福傳工作,得到教友的熱心支持,使堂區的發展迅速。在我留加的短短時間中,為這堂區舉行數台主日與平日彌撒,並特別為教友舉辦了一個專題講座,題為:「聖母、基督徒的典範。」,得到教友熱心的參與。
多倫多還有兩個華人堂區,一為在唐人街的嘉模聖母堂,另一間是在近多倫多國際機場的救世主堂,雖然這次因時間的匆促,未能到訪,但在七月八日的下午,由四間華人堂區合辦的米蘭朝聖共祭彌撒,米蘭(Midland)是多倫多城外的地方,約四百年前有數十名耶穌會傳教士在此為土著所殺,成為加拿大的殉道聖人。故此每年七月,四間華人堂區,都會來此朝聖祈禱、舉行露天彌撒。這也是多倫多華人教友共融合一,彼此在主的愛內交流友誼的良機。
這次回到多倫多的時間雖然短促,但見到的教友都表現出非常的親切熱情。在我未到之前,教友們得悉我有意往滿地可朝聖與訪問,聖安多尼祈禱會會長梁熹光兄弟即已定了一輛遊覽巴士,安排了三天朝聖的行程,參加的教友非常踴躍,共有四十七位教友參加。結果不但有了一個圓滿的朝聖,行程包括了滿地可四大聖殿,而且還在聖若瑟大殿及中華天主堂舉行彌撒聖祭,中途遊了一小時的千島湖,回程後又得到熱心教友鄒碧清姊妹在太湖酒家招待晚宴,使這次的朝聖之旅,增添更豐富情誼與樂趣。回港時滿載著溫暖的愛心和陽光,感激天主的悉心照顧與關懷。
我從心裡發出深刻的感恩:海外存知己,教友樂共融,做為一位神父牧者,全世界的教會都是他的家!多麼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