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院學者與教師出席講座

刊登日期
2012.08.31

(本報訊)由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約二十二個團體組成的「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八月十一日舉行「剖析洗腦課程」講座,有學者指出,若只集中培育學生國民身份認同,會帶來排他性的危機。

講座假聖十字架中心舉行,席上,講者之一的教育學院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副總監梁恩榮表示,反對以國民教育取代公民教育,他指出九十年代東歐國家的共產政權下台,國家獨立後也會探索與人權、民主相容的國民教育,以團結國民和推行民主政體。國民教育只是公民教育的其中環節,「若只集中國民身份認同,與民主和民權對立;國民身份的認同愈強,排外性愈明顯」,這會帶來排他性的危機。他表示,談國民教育前,先要培育學生成為多元公民、世界公民的身份,「須成為批判性的愛國者,愛國家同時愛世界。」

香港教育人員專業協會教育研究部主任張銳輝指出,現時學校的德育及公民教育已有足夠的課程去培育學生公民意識,他認為應須撤回國民教育科。

本身是通識科教師的張銳輝,任教中學已二十年,「過去中小學已有德育、個人成長、品格、生命、靈性等課題,透過班主任課或生命成長課教導學生個人成長及建立品德。」他說。

教育局於二OO八年把課程改為「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他表示公民教育涉及政治教育,從公民教育裝備學生具政治敏感度,才是為社會作好準備。「現時硬推的『國民教育科』已失去公民教育的元素。」

席上,有家長對於國民教育科的推行感到憂慮,表示不知如何向校方反映意見。張銳輝認為,在討論過程中須勇於表達意見,引起社會關注,他說:「要求撤回該科,我們不欲看到下一代成為只認同中國政權的人。」 

聖十字架堂關社組成員潘有樂表示,教會不能與社會分開,現時政府推行的國民教育科極具爭議性,為了下一代有需要多作了解。

另外,聯盟於八月九日發新聞稿,指出民間反對政府推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聲音不絕,如家長關注組會發動「一人一信」行動,呼籲學校及辦學團體本著良心,拒絕參與推行國民教育科;教協亦啟動「教師良心約章」行動,呼籲教師簽署並承諾拒教國民教育科。

學生方面,學民思潮及大專行動由八月五至十二日進行「五區街站」及聯署收集行動。社福界亦繼續收集同工聯署,於十五日向教育局及勞福局遞交「社工反洗腦教育行動聲明」。(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