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藝術的時光】河與大橋

期數
3576
刊登日期
2012.08.31
作者
劉婉婷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9 月 02 日

親愛的新青:

前幾天你們已啟程往匈牙利布達佩斯參加為期三天的「國際新青節」(Genfest,正式會期由八月三十一日至九月二日),昨天已是節目第二天,聽說你們在晚上與來自世界各地一萬二千名參加者,一起步行到多瑙河邊其中的一座名橋上幹一些「特別行動」,幹甚麼?回來後分享。在布達佩斯多瑙河上的十座大橋中,為何偏要選這座橋?十九世紀中期,布達城和佩斯城分別位於多瑙河的西岸和東岸,長期經濟疲弱。為了打破兩岸分隔,在多瑙河上興建第一座石造大橋,促進兩岸的經濟發展。在一八七三年,正式合併成布達佩斯城。這座橋名叫「鍊橋」,彷彿替河上掛了一串珍珠項鍊。

現實中的多瑙河根本不是甚麼美麗的藍色,而是灰濛濛的暗綠,而且水色混濁。音樂家小史特勞斯在浪漫醉醺醺下所寫的旋律,才變成令人心醉的圓舞曲《藍色多瑙河》。愛弟兄身上的耶穌、生活互愛一向都是普世博愛運動生活的精髓,為實踐耶穌遺願:「願眾人合而為一。」(若十七21)你們到處各出奇謀籌募旅費,並進行全球的財物共通,務求讓較貧窮國家的青年也可以參加新青節。籌募旅費好比把灰綠色河水變成藍澄澄「係話咁易」,其實高估了,認輸。

托你們邀請的福,有幸體會認輸的價值。這幅《彩虹橋》(Rainbow bridge,見圖)是我嘗過最難忘的小甜頭。為爭更高籌款額,得要捱更抵夜、廢寢忘餐,盡其在我畫呀畫呀。滿以為把河水塗上藍色是輕描淡寫,可是不小心過了火,染成深沉藍色的河水,活像一位躁婦恨不得要把這畫撕毀不堪,惟在第二幅再接再厲。創作意念來自本屆新青節主題:「Let’s Bridge!」(讓我們建橋),以塑膠彩繪出中國農村風格。悄悄告訴你們,畫中暗藏了多個密碼,視在讓我逐一揭示它們的含意。

一隻白鴿即聖神,坐同一條船即代表往同一個理想,一道石橋即打破隔膜建立合一橋樑。畫中四棵花樹象徵四部福音,寓意生活天主聖言猶如開花結果;而花的數量是根據福音書的總章數。船下九隻鴨子就是聖神的效果:「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迦五22)。橋上方左右兩邊共有三十三株垂柳, 因「柳」與「留」二字諧音,古人常以此暗喻離別。寓意耶穌結束三十三載生命,把救恩「留」給我們。橋上有四十二人代表香港區參加者,他們身上穿了彩虹七色上衣,並且特意把顏料塗得厚甸甸,表示身肩重任,願意生活「彩虹革命」(普世博愛運動的特別神修精神),死去自我,走向天主。然而「四十二」剛巧暗示了由亞巴郎傳到耶穌正是四十二代,玄妙玄妙。

後來,得知有一位慈善商人以高價競投這幅畫,並慷慨地把這幅畫運送去羅馬普世博愛運動總中心送給會長Maria Emmaus Voce。我聽了,心裡不期然喜出望外。一切為愛耶穌而畫的《彩虹橋》,付出四十小時是一種認輸的價值:「跌倒了,要爬起身堅持理想。」橋為我們跨越障礙,連通異地,溝通兩端。正如鍊橋是第一條連接布達與佩斯的橋,加強溝通機會,才減少衝突。愛就是無懼大海吞噬,建立合一的橋樑。新青們,繼續生活理想,把合一世界白白地呈現給世人。

你的同行者



後話:新青運動誕生於一九六六年,是普世博愛運動的青年人分支。新青在定期聚會中,彼此分享生活福音的經驗。國際新青節召集世界各地新青走在一起,探討和平合一的相關問題,傳播普世手足情誼及互愛的精神。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