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我和我的小鬼們(又譯:課室風雲)

期數
3577
刊登日期
2012.09.07
作者
曾穎嫺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9 月 09 日

※     本片適用於新高中通識教育科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四:全球化

在法國一間中學,法文老師馬連任教的班上,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在種族、文化背景各有不同的情況下,馬連致力引導學生追求知識……法國老師兼作家弗朗索瓦貝高鐸Francois Begaudeau親自把自傳改編,並在片中飾演自己。本片赤裸地呈現自由主義下的教育體制弊端,榮獲第六十一屆康城影展金棕櫚獎、以及第八十一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老師的挑戰

法文老師馬連滿心歡喜地迎接新學年的開始,可是他的課室中有來自非洲、南美、中國的移民第二代、叛逆的男生、孤僻的男生、老愛頂嘴的刻薄女生……因著不同的文化、種族、家庭背景,師生之間產生了不少有血有淚的衝突。在課室外,馬連還要應付各有特色的家長、立場迥異的同事,更有一成不變的教育制度…… 

人人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馬連老師不管學生是甚麼種族及背景、不管成績和品德如何,只要坐在他的課室裡,在他眼中,都是平等的。其實人人皆享有人的尊嚴,在接受教育上有其不可剝奪的權利;而這教育應符合人生目標,又應適於各人性格、性別、文化背景、以及祖國傳統,且應向其他民族友愛交往而開放,為能促進世界之精誠團結、和平共處。

尊重共融

與學生相處方面,馬連認為師生之間是可以共融相處的,他對學生唯一的要求是懂得師生間的互相尊重。他歡迎學生討論、甚至辯論,但發言前要先舉手,並尊重其他人的意見。但絕對不是吵架,用詞要適當,不可說粗言穢語。所以,他的課室往往是全校最熱鬧的。

懲罰有用嗎?

在處理學生的問題上,馬連與其他老師有嚴重的分岐──有些老師認為難以忍受學生的惡劣態度,甚至認為有些學生像野獸般難以馴服,所以一定要加以懲罰,不可縱容。馬連認為教導學生應以啟發性,慢慢引導,而不是隨意懲罰。

以民主方式解決?!

馬連有一學生有嚴重問題,學校對頑劣學生的處理,一向以紀律委員會及一人一票方式處理,看似民主,其實根本解決不了的問題。有學生大叫問道:「要同學退學,之後怎麼辦?」可是,在這個「民主」方法中,根本沒有考慮過這點,只是把問題推出學校大門外罷了。

教育之真正目的

常常說「求學不是求分數」,當有些學生未能做好法文課的功課,又不擅辭令時,馬連鼓勵學生就自己本身的特點去學習法文,去追求知識(此處不便透露劇情),實在令人感動。其實教育之真正目的,是為培養人格,以追求其個人終極目的,同時並追求社會的公益;因人是社會之一員,及其成長、亦應分擔社會的職責。

誠意將本片獻給教育工作者。並請大家為教育工作者,莘莘學子以及制訂教育政策的官員祈禱!

教會指引:

  1. 《天主教教育宣言Declaration On Christian Education》,保祿六世,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1965)
     
  2. 《天主教學校The Catholic School》,教育聖部部長賈龍樞機主教,秘書長沙維爾總主教(1977)
     
  3. 《天主教教育的宗教幅度The Religious Dimension of Education in a Catholic School》,公教教育部部長包姆樞機,秘書長任維理總主教(1988)


延伸電影:

《暴雨驕陽Dead Poets Society》(1989)

延伸閱讀:

《The Class》, Francois Begaudeau(2006)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