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樞機小修院同學

期數
3577
刊登日期
2012.09.07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9 月 09 日

(天亞社訊)座落於新界上水由安貧小姊妹會修女辦的聖若瑟安老院內,生活著單國璽樞機的兩位小修院老同學。

「我從收音機(電台新聞)聽到單樞機去世的消息,當天就為他做了追思彌撒。」九十歲的孫益軒神父如是說。

一提到單樞機,與他同年的翟恆修神父馬上雀躍地說:「我和他四歲讀初級小學時就認識,做了八十多年的朋友啦!」還拿出身分證來,表明自己是一九二三年出生的。

對於老朋友去世,翟神父的語氣變得淡然:「人老了,就自然會死嘛!」

鄉音未改的兩位退休牧者,與單樞機同屬河北省大名教區(今邯鄲教區的一部份),不約而同地自幼便有了修道心志,在日本侵華、戰火連天的歲月,一起進入由匈牙利耶穌會士管理的教區小修院。


曾與單樞機做過三年同學的孫神父說,對中學生活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但猶記得單樞機「很聰明,有天才,很慈祥」。翟神父也形容他「聰明、誠實,很少說話」。

單樞機出生於濮陽縣東干城村(今屬河南省),是家中獨子,有兩個妹妹。據他在自傳裡寫道,中學畢業後,他一九四四年加入景縣若石總修院讀哲學,兩年後辭別父母家人,毅然決定加入耶穌會,到北平的耶穌會初學院開始超越一甲子的修道生活。

與他同行的有孫神父等幾位教區修生,由大名教區耶穌會會長吉神父帶領北上。可是孫神父在途中著涼發高燒,到達京城時仍未痊癒。按照耶穌會的會規,入初學前要做身體檢查,單樞機過了關;但醫生說孫神父的健康很差,不宜做初學,他感到晴天霹靂,祇得重返景縣總修院。

日本戰敗後,國共內戰加劇,四六年總修院的產業被佔領河北大部分農村地區的共軍沒收,修院神父遂安排八十多位修生分批轉移至北平重新開課。但好景不常,一年後他們再次被迫撤退,輾轉經由上海、香港到菲律賓繼續學業。

孫神父和翟神父就是這樣經歷了曲折艱難的過程,分別於五一年及五二年在菲律賓晉鐸,並留在當地向華僑傳教,後來相繼加入了聖母無玷獻主會。

單樞機則於五五年晉鐸,四年後赴羅馬深造,六一年被派到越南,六三年抵達台灣,從此在寶島一住就五十年。孫神父和翟神父於七十年代初獲派到香港服務,從事學校教育和堂區工作,大陸改革開放後,他們也經常回內地主持避靜,協助籌款修建教堂,探望親友等。

孫神父憶述,無論單樞機在花蓮還是高雄當主教,他都熱情接待老鄉住在主教公署。九八年,單主教獲教宗擢陞為史上第五位華人樞機,孫神父更到台灣參加其榮陞慶祝活動,為老同學感到驕傲。

在採訪的尾聲,他們提到單樞機晚年即使罹患癌症,仍然積極善用最後的時光,走遍全台傳揚福音,對他的堅毅精神表示欽佩。

九十個寒暑的不平凡經歷,為單樞機、孫神父和翟神父而言,最想感謝的必定是冥冥中引領並眷顧他們的天主。無論身處中國大陸、菲律賓、台灣或香港,他們以一生努力回應了天主的召叫。「這場好仗,我已打完;這場賽跑,我已跑到終點;這信仰,我已保持了。」(弟後四7)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