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下一代—-從國民教育到主日學

期數
3578
刊登日期
2012.09.14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9 月 16 日

 

在近日國民教育的爭議聲中,家長和社會人士都清楚表達出他們對教育的關心,希望孩子能夠培育出正確和健康的人生觀。請願人士在政府總部門前的集會有節有理,是建構公民社會的示範。

教區的正義和平委員會和勞工事務委員會,九月開始也發起了聯署行動,要求撤回國民教育方案。一如上述委員會的提醒,在確認「國民」身份和「愛國」情操的同時,教會更著重尊重生命、確認人性尊嚴、尋求公益等更根本的人生價值。

教育,關乎如何讓下一代秉承前人的智慧,立命安身,而又能具創意地應用前人經驗來回應時代轉變中的挑戰。堂區的主日學,就是要在信仰上裝備孩子,培育他們的道德、靈性和信仰生活。

本地堂區多於九月開始主日學。因應不同環境和人手,主日學的活動略有不同,但其宗旨是要培育孩子的信仰;培養他們成長為愛主愛人、滿懷喜樂和感恩、負責任的基督徒。

近年堂區主日學常有人滿之患,令遲來者要到鄰區上課。這批公教家長信任堂區之心應予以肯定,但要問的是家長會否以為,把孩子送往主日學便任務完成?會否忽略了本身是培育者的角色,例如有沒有帶孩子參與主日感恩祭?發覺有許多孩子初領聖體或堅振後,便不再返聖堂,成了「掛名」教友。這樣,先前所學的道理便不了了之,也成為孩子的反見證,不是好事。

孩童信仰培育,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身教:「父母培育子女的信德,應從子女幼小的時候開始。當家庭成員,以符合福音的生活見證,互相幫助在信德中成長時,這培育已經在進行了。家庭內的教理講授先於、伴同並充實其他形式的信仰培育。 」(參天主教教理 2226)

教理傳遞應由家庭開始,父母要成為子女信仰的「啟蒙導師」,可以透過家庭的讀經和祈禱。父母亦要在日常生活中,讓子女明白實踐信仰生活是重要的事。因為「一個健康的家庭生活能夠培養每人的內在氣質,在一生的歲月裡,作為活潑信仰的正確前導和有力支持。」(天主教教理 2225)

父母明白主日學有助教育子女,那是好的一步;不過若父母不能以身作則,難免令子女懷疑所聽到的教理是否真的可行。

孩子信仰成長之路,父母的角色無可替代。當然,最理想是在堂區和家庭相輔相成的教導下,給孩子一個合乎基督信仰的正確人生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