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育事務處
(本報訊)天主教教育事務處九月十七日就政府提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修訂作出回應,全文如下:
按香港政府於本年九月八日,就「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發表聲明,要點如下:
一) 政府沒有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但容許辦學團體及學校自行以專業判斷,決定是否開展該課程。
二) 辦學團體及學校如決定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則可自行決定該課程是否獨立成科,以及推行的方式和時間(原定三年後必須推行此課程的規限已撤回)。
教育事務處已按上述聲明,向各教區學校發出下列指引:
一) 教區重申不贊成以獨立成科的方式講授國民教育,但將把教材融入一貫沿用的「道德及公民教育」課程。「宗教及倫理科」為必修科,須如常講授。至於教育局所撥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支援津貼」,將記錄於獨立學校的分類帳戶內,暫不使用。
二) 各校推行「道德及公民教育」課程時,必須遵照湯漢樞機於本年六月二十一日致天主教辦學團體、校監、校長通函中列出的兩項原則,即:
- 應推廣正確的愛國精神,避免偏狹的國家主義;
- 應教導青少年,以批判精神和持平態度,學習本國的歷史、文化和傳統價值,並以福音精神和普世認同的價值,補其不足。
三) 國民教育所觸及的社會問題,可能引發中、小學罷課行動。為確保學生安全與學習權利起見,教區不贊成罷課,並且堅持「罷課不罷學」的原則。然而,對持不同立場的個別老師及學生,教區將予以尊重,不作阻止。如罷課影響學習課時,校方應安排補課。
此外,教區已成立「道德及公民教育」工作小組。該小組將密切關注政府在「德育及國民教育」方面的未來發展。同時,小組將依循客觀持平、情理兼備的原則,檢視及撰寫教材,好能啟發學生的潛能,使他們追求真理,踐行仁愛,服務社群,既熱愛本國傳統文化,亦對普世價值開放,並勉力於一切言行上忠於生命的主宰——天主。換言之,「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的目的,是要培養青少年成為熱愛生命、珍惜天恩、胸襟廣闊、勇於承擔、具有願景、樂意與所有善心人士攜手共創美好明天的國際公民。
本主日(九月二十三日)為「教育日」,讓我們祈求聖神的啟迪,引領香港教育的未來發展。
二O一二年九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