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永明神父點滴:大智慧 小僕人

期數
3580
刊登日期
2012.09.28
作者
陳滿鴻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9 月 30 日

方濟會雷永明神父(Gabriel Allegra)九月二十九日列品真福。雷神父創立思高聖經學會,與同儕合力翻譯中文聖經,把聖言植根中華大地。本版輯錄陳滿鴻神父和尹雅白神父對雷神父的追憶。陳神父與雷神父同屬方濟會,尹神父的家鄉湖南是雷神父早年的傳教地方,雷神父來港港更親送尹神父入修院。 ——編者

 

人謂香港方濟會有四大元老。但見過雷永明神父本尊現仍在香港的只有三老,我排行第二。當年還是一名青年人,有時到思高聖經學會找梁雅明神父求解生命之惑,因而有幸偶見雷神父經過的身影:個子不高的他,身披會衣斗篷,手挾幾本厚書,仿似人書一體,行每一步路都是那麼端正穩重。不消說,他或是行往圖書館工作,或是往小聖堂,或是從圖書館出來。

雷神父在思高聖經學會時,與他一起共事中文聖經譯釋工作的人,如今都已陸續離開此塵世,到天上與他們的恩師重逢。在前一輩方濟會士中,大家一致見證,雷神父雖把一生貢獻給中文聖經,且記憶力奇高,又書不離手,但他更是一個祈禱及默觀的人,這是梁雅明神父說的,他還說雷神父是個活聖人。另外,我記得韓承良神父說:雷神父年青在意大利時,聞說中國仍未有一本中文聖經,內心沉痛,於是立志到中國翻譯聖經。

中文聖經於一九六八年面世,取名思高聖經。整個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對思高聖經批評的聲音不絕,有微言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所謂完美的中文聖經不可能出現。在那年代,我在初學及攻讀神哲學,記得同會前輩對雷神父佩服得五體投地的一點是:他對所有批評,無論措詞如何尖酸,總不發一言,不露不悅之色,亦從不為文與人爭辯,就像一隻牽去被剪毛的羊。他整個內心常承載著天主給予他為中國人的使命,以和靄及充滿愛的心胸繼續未完的工作。

其實,他的工作不會完,需要一代一代延續,只要世界一天未終結,就需要有人作天主聖言的僕人。在雷神父心中,他沒有作這服務的專利,方濟會亦沒有,甚至天主教會亦沒有。記得前輩說,在遇到一些需要探究的專門議題,他會不吝與基督教的聖經學者商討,他曾接待基督教的周聯華牧師到思高聖經學會小住,商討釋譯時的一些疑難。

思高聖經學會秉承了雷神父的大公精神,記得往後的幾位主任都樂於與基督教聖經學者合作,這些合作不一定每次都皆大歡喜,但其中最令我感意外的是,幾時梁雅明神父與聖經公會或其他牧師合作推廣聖經、而需要集資時,梁神父往往是最先籌夠數上繳的人。天主教徒捐款不是落後基督教十萬八千哩嗎?怎麼可能梁神父不會是包尾的一人?

整個七十及八十年代,天主教會的修院教學普遍重視透過批判學(歷史、文學、類型等),嘗試還原聖經文字的原型,從而了解聖經的各層意義。我在那年代受訓,亦自然對思高版十一冊的釋義放不在心,因為找不到流行的批判學理論,反而充滿教父們的解說,這方法為年青的我是不著邊際、又不科學的個人臆測。

天主既給予雷永明神父如此重要的使命,也當然給予他相稱的能力、語文天分和聰穎。天主更給予他另一支柱,就是方濟修會的精神。忠心於修會生活使他以默觀、愛基督、愛聖母,以及牧民心腸作為熱誠地工作的燃料;他承繼著方濟修會八百年來學者及神修的傳統,因而重視教父的釋經,以及寓意式的運用;如此好學的他,不會對流行的學術理論無知,但雷神父志不在探研,而是忠實打開天主的話,珍惜歷代聖人對聖經的了解心得,在傳統及神修的光照下,透過聖經與基督親近,他本人正履行著這生活。

近年閱讀了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兩集 Jesus of Nazareth,教宗交待了批判方法所達到的理解並不是認識福音的終點,他往往從橫線引用四福音,不會把不同的傳承彼此割裂,反而指出它們的內部一致性。在縱向方面,整部聖經就像單一個有機體,在歷史中演進,前事解釋後事。教宗寫這兩冊書的目的,是為教人進到與耶穌的親密關係。讀過教宗的書,益覺雷神父不但回應了天主的差遣,他也行了正確的路,他的路線與教宗不謀而合。

我沒有資格在聖經工作上作出貢獻,我沒有作這工作所要求的條件,但我高興,正如天主使那些人作曲,那些人演奏,那些人坐於大堂中座;對於聖經,我感謝天主在大堂給予我一席位。這恩賜原則上是給予全球每一位華人的,每一位華人都有可能藉中文的聖言進入與基督的相遇,淨化生命,提昇人性。天主對中國人是有計劃的,目前整個民族雖仍處於暗冥,但天主所播下的種子,會在他預定的時候發芽生長,任何邪惡勢力都沒有能力消滅它。

雷神父不是天主以聖言聖化中國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後一人,但他肯定是關鍵的一人。他以小僕人的身分、憑藉天上的智慧作了大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