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山村猶有讀書聲
※ 本片適用於新高中通識教育科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四:全球化
紀錄片《山村猶有讀書聲》(To Be and To Have)帶領觀眾走到法國南部的偏遠山村,陪伴十三位四歲至十一歲,來自不同家庭和文化背景的學生,以及他們唯一的老師一起上學;從大雪紛飛的隆冬,萬物甦醒的初春,走到蟬鳴處處的盛夏,一起追尋教育的真諦。
畸形的香港教育
家長為子女的教育問題傷透腦筋──是否需要遷居到心儀學校網內?是否需要在寶寶未出世就要開始報名?應該幫子女報讀哪間補習社?應該安排子女學習哪種樂器和外文?怎樣才可「一條龍」?怎樣才可令弟妹也受惠?是否需要信教,以便考入有宗教背景的學校?是否需要買學校的股票?
老師方面,除了教學,預備教材,更要應付大量的評核,以及大量文件工作。而學生方面,除了上學,更要奔走於各補習社、學習中心之間。早前更有報道指出,有幼稚園學生每日分別上兩間學校的幼兒班,為的是增加入讀心儀小學的機會!
全心關心學生
在山村學校裡,十三個學生,不同年紀,來自不同家庭和文化背景,全由喬治老師一人教導,他真心愛護學生:四歲的裘裘最調皮可愛,常常搗蛋;但其實他很聰明,老師要特別引導和啟發他。十一歲的娜塔莉有溝通和學習障礙,老師鼓勵她,陪她慢慢進步。十一歲的奧立維和朱利安打架,老師不是責罰他們,而是為他們調解糾紛,找出當中原因;並教導他們,用口傷人不如打架花力氣,但更傷害人。十一歲的奧立維因爸爸染了重病,常常鬱鬱寡歡,老師開解他,分擔他的恐懼與無助。
全力支援家長
娜塔莉有溝通障礙,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大理會人,連和媽媽的相處溝通也有問題。娜塔莉的媽媽向老師哭訴,不知如何教導女兒,想要放棄。但喬治老師分享自己的經驗,如何與娜塔莉打開溝通之門,就是要耐心和真心。
學校是大家庭
喬治老師與學生一起上課,一起烹飪;冬天玩雪球大戰,夏天郊遊野餐。高年級學生會教導低年級學生,更會一起參觀奧立維和朱利安等將要升讀的中學。新同學來了,因為不習慣,哭著找媽媽,高年級學生會安慰他們。
學校除了悉心培養學生的智能,拓展他們的正確判斷力,將他們帶進前代所累積的文化遺產,提高他們的價值意識,準備他們的專業生活,並在不同性格不同情況的學生中倡導友善相處,培養彼此了解的心境;學校彷彿形成一個大家庭。
願天主教學校堅守使命
真正教育之目的是為培養人格,以追求其個人終極目的,同時並追求社會的公益。可是,面對時代變遷和社會崩壞的衝擊,天主教學校要承受的壓力和挑戰日漸增多。願天主教學校堅守其神聖使命,在學校團體中造成富有福音精神的自由與仁愛氣氛,協助青年成為有益於人類社會的酵母。
教會指引:
- 《天主教教育宣言Declaration On Christian Education》,保祿六世,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1965)
- 《天主教學校The Catholic School》,教育聖部部長賈龍樞機主教,秘書長沙維爾總主教(1977)
- 《天主教教育的宗教幅度The Religious Dimension of Education in a Catholic School》,公教教育部部長包姆樞機,秘書長任維理總主教(1988)
問題研習
- 假如你可自行安排正規課堂外的時間,(a)你會如何安排?並列明原因。(b)試與現時的時間表相比較。
- 試從你的班別╱級別,做一個調查報告,看看同學們的(a)補習情況、(b)學習樂器和運動等的情況、(c)並訪問同學對現時學習生活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