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寵與豐盛之年

期數
3581
刊登日期
2012.10.05
作者
簡樂民
主曆
主曆 2012 年 10 月 07 日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召開五十年,本報邀請了一些教會人士撰文,回看五十年前的軼事 ——編者

我們的生命,無論何年何日也滿載著天主的恩寵,但我們的靈性成長會於某些特別時候更上層樓。於我而言,一九六二至六三年接受道明會培育的日子正是這個時刻,這年是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召開之時,也是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在世最後的一年。

我在英國接受初學培育的一年間,修讀了希臘文、希伯來文、神學概論、聖經以及其他科目,之後我獲准前往意大利;經歷多重車程、船程後,我到達托斯卡納省皮斯多亞(Pistoia),在山上參與暑期退省,並與道明會羅馬會省的修生一起放暑假。與他們的相處對我而言是學好意大利文,及騰出時間研讀拉丁文的良機,亦為我以後到羅馬修讀所有科目都採用意大利文或拉丁文教授的神學做好準備。

這裡的二十五名同伴年青力壯,比我小五至十二歲不等。於隨後的數週退省期間,我們一起祈禱,在寧靜中學習、用膳,間中也會散步和談天。

八月四日,我們慶祝聖道明瞻禮後,便前往馬薩(Massa)和短暫到訪比薩(Pisa),隨後於皮斯多亞修院進行八天退省後,便啟程前赴羅馬。

在羅馬,我居於宗座天神大學四樓、預留給未晉鐸學生使用的其中一翼。我們的長上是位來自西班牙的教會法教授。近三十位同學當中,有一位意大利人、一位馬爾他人、一位葡萄牙人、兩位墨西哥人、一位印尼人,以及逾二十位、來自兩個道明會會省的西班牙人;長上的助理是位剛晉鐸的菲律賓年輕神父。我們於樓上起居生活及上學,當參與彌撒、念日課和用餐時,整個團體逾百人即會在聖堂聚集。

到羅馬第二年的十月十日,我踏入三十歲,翌日我們便我們在聖伯多祿廣場看著宗主教、樞機、主教和其他與會者進入聖伯多祿大殿,並由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於為梵二揭幕。

這項盛事直教人興奮!但除了與會者外,其他人不能進入大殿。雖然我們不能參與會議,但每天總有數小時能收到會議的消息,因為參與會議的部份神學家、顧問和與會神長住在我們會院,當中更有一位著名的法國道明會士,他是歷史和合一神學的權威,也是教宗的朋友;與此同時,幾乎每天都有樞機(有時甚至是幾位)跟我們一起用餐 。

光陰似箭,各同學忙於上課,我亦要修讀教義神學、倫理神學、教會法和靈修,這豐富的學習經驗讓我畢生受用。大公會議會場傳來的消息和新聞,讓我們學會新的詞彙如「aggiornamento」(更新)和「dialogue」(交談)等。

其時我獲任命為羅馬教區與道明會修生間的聯絡人,事實上一九六三年有不少人晉鐸,而我在當年一月的學期試考成績比預期中理想。

回顧一九六三年二月至五月的日子,我們除了讀書外,也不時遠足、考古、鑽研藝術和在羅馬市等地休憩;聖周及復活節則謹守禮儀,其時我們有兩位同學晉鐸。到我預備期終考試期間,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於六月三日息勞歸主,他開創新猶,充滿勇氣,教人永誌難忘。雖然我們已有心理準備,但仍為他的離去深感哀傷。

保祿六世六月二十一日當選為教宗後不久,我便離開羅馬,這標誌著我的「恩寵與豐盛之年」告終,但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年無可取代的恩寵、個人成長,以及團體生活的經驗。

 

  • 回看梵二系列╱作者道明會簡樂民神父(Roman Carter)曾服務香港教會多年,現居西班牙休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