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二會議召開五十年
(天美社訊)本年十月正值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召開五十週年,真福若望二十三世當時的私人秘書、現年九十六歲的卡波維拉總主教(L. F. Capovilla)早前便憶述先教宗召開梵二的經過。
一九五三年,三十七歲的卡波維拉獲委為當時仍未就任教宗、威尼斯主教龍卡利奧樞機(A. G. Roncalli)的私人秘書。龍卡利奧的顧問曾懷疑卡波維拉健康差,難以擔當此職,但事實上,他比真福若望二十三世多服務教會半個世紀。
卡波維拉總主教年事已高,仍努力不懈地保護教會文化遺產,他現於米蘭二十五哩外的真福若望出生地,管理一所奉獻給若望二十三世的博物館。
卡波維拉憶述若望二十三世一九五八年成為教宗後數天,怎樣提出召開梵二大公會議——當時眾樞機與主教向新教宗闡述教會所面對的挑戰,而他們認為所有挑戰均起於牧民問題,如禮儀、外交、教育及神父紀律等,並不涉及教義方面。
「我在工作枱要處理各種困難、問題、要求及希望。」若望二十三世對卡波維拉說:「教會最需要的是大公會議。」
雖然若望二十三世反覆提出他的想法,但卡波維拉仍沒有回應。「你也許覺得我太老了。」教宗說:「老得會搞壞這項重任……但有信心的人不會這樣想……只要有一個人肯籌組班底已是一大功績。即使一人去世,其他人仍會繼續參與。僅僅開展工作也是莫大光榮。」
儘管最初有所懷疑,卡波維拉總主教最終亦認同梵二在歷史上的重要角色,他自己更成為梵二幕後的重要一員。
卡波維拉總主教指一九六二年十月十一日,即梵二開幕後首天,他說服到當時疲累不已的若望廿三行近窗邊,向聚集於聖伯多祿廣場的群眾祝福,若望廿三發表了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的講話:「你們現在回家親吻孩子,並告訴他們這是教宗的指示。」
卡波維拉總主教稱,曾代表聖座於東正教和穆斯林地區上擔當外交人員的若望二十三世,對教會的普世幅度及責任有另一番見解。
若望二十三世很欣賞美國多元的種族和文化,他從美國有份推動的聯合國取到靈感,去推動梵二大公會議。總主教說,這位教宗曾收到美國的熙篤會隱修士、靈修大師梅頓(T. Merton)的信,促請他於梵二會議中涵蓋大公合一幅度。事實上,天主教於梵二第一次邀請基督教成員參與大公會議。
當時正值電視興起的年代,若望二十三世打破傳統,借助這現代傳訊科技分享梵二信息。
卡波維拉亦分享了一些逸事。曾有樞機抱怨於自己在梵蒂岡的津貼竟與一個招待員相若,若望二十三世幽默地回應他:「這位招待員有十名孩子,我希望樞機並沒有。」
若望二十三世的熱情甚至展現於一些嚴肅的訪問中,他接待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時,教宗用法文請求她朗讀出她兒子的名字,他說:「說出孩子的名字,能令母親嘴唇嚐到甜味。」
若望廿三又曾為繼任人保祿六世、當時的米蘭蒙蒂尼樞機(G. Montini)撰寫講辭給予意見。總主教稱,教宗向知識分子講話時,不會只望著坐在他面前的人,也照顧到他們的感受。若望二十三世說:「當你演說的場合裡有孩子,你又發現他們開始搖腿時,這表示他們已疲倦。其實成年人也是孩子,向他們演講十五至二十分鐘已很足夠。」
談到若望二十三世為教會帶來的改變,及一些關於他擔任教宗時對昔日作出激進變革的爭議,卡波維拉認為他只是秉承天主教千年以來的信理與傳統,他指若望二十三世正正是個傳統的人,才能夠為世界傳遞信、望、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