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二會議給我的經驗

期數
3582
刊登日期
2012.10.12
作者
李恩美
主曆
主曆 2012 年 10 月 14 日

五十年的日子,晃眼即逝。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一九六二年十月開幕時,我在羅馬,是初學生。

梵二會議對天主教會,以至一眾教徒(包括我這位新加坡教徒)來說,實是一個里程碑──雖然我們對教會所知的不多。

能夠在那個時代置身羅馬,我實在幸運。當時,為慶祝梵二開幕,我們修會籌辦了一個關於教會的展覽。修會中有些修女很有藝術天份,她們透過漂亮的畫及藝術品闡述教會的意義。但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展出的藝術品實際是教會的舊面貌。過了多年,我們才接觸到教會的不同概念。

我說英語,展覽會期間受委派為說英語的訪客作導賞,他們多為主教、主教秘書和遊客。我仍記得一位美國神父訪客,他是主教的秘書,帶來主教的資料和不少紀念品,又向我介紹他的主教的履歷。這是我首次見識到教會內的政治與個人崇拜。

大公會議期間的羅馬,不管是巴士上、街道中,我們也會看見一批批主教在匆忙趕路,或一起傾談。我一生中從未見過這麼多主教,但這次在羅馬看到他們如市民般趕巴士、在街上閒逛,我體會到他們也只是普通人。另一個體會是,西方富裕地區的主教和發展中國家主教的差別。我尊敬所有主教,但我明白,不同的生活條件會導致我們當中的一些不太理想行為。

大公會議擴闊了教會的無限可能,它強調領洗信徒應達到耶穌「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的希望。曾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信徒認為傳福音只是司鐸或修道人的任務。梵二不僅要求教徒傳福音,更要求他們在教會禮儀及管理方面善盡適當的角色。

記得年輕時,我們堂區的神父挑起所有工作,他主持彌撒、聽告解、應付所有辦公室職務、探訪教友,甚至外勤支付電費單等。他是堂區的君王,也是僕人;他不受任何干擾,也不接受任何幫助。

感謝梵二,它肯定了平信徒於教會中的角色,使我們的堂區變得不一樣——變得豐富而有趣,教會亦開始吸引到更多人去認識真理。

談到神父和平信徒當盡的角色,讓我在這裡舉一個一九七六年於西馬來西亞的例子。我當時剛從馬尼拉的東亞牧靈學院完成九個月的課程,回到吉隆坡教區工作。這是個一流的課程,談的就是更新(aggiornamento)。當時在哪裡也聽到「更新」這字,神職人員和修道人也熱切地要更新自己的靈修和牧職生活。

馬來西亞的教區有遠見地要帶領當地神父更新自己,好讓他們能夠以新形式的禮儀、神學、教理、牧民工作上引導所有人。當地主教沒有派神父去東亞牧靈學院,而是召集他們到檳城的大修院,邀請牧靈學院的教授來授課。

這安排為堂區生活帶來深遠意義。緊接的一個月,堂區沒有神父主持感恩祭,事前要訓練一些非常務送聖體員。堂區內信徒分享聖道、分送已祝聖的聖體。信徒又要探訪病人、負責一些殯葬祈禱。馬來西亞教會更組織基層基督徒團體,讓教徒能夠在家庭中或鄰舍間聚會。

為我而言,這是梵二會議最突出的成績之一。我目睹又經驗何謂教會,就是人的共融及他們參與教會。當日在檳城一起參加更新課程的同學,到今天仍是主內一生的朋友。

五十年過去了,全因為梵二會議,我作為聖保祿孝女會成員,在新職務和恩寵下變得更加豐盛。我感謝梵二會議讓我受惠,亦感激天主派遣教宗若望廿三世,為教會打開通向世界的窗,邀請世人進入。

 

作者為聖保祿孝女會修女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