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與國家民族(上)
編按:本文是關俊棠神父去年六月十八日出席由教研中心主辦,「綠識傳人」及「信仰生活互動坊」協辦,以中國及中國教會為主題的福傳大會中的證道辭。
生命裡有些東西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例如:你的父母,你出生時是貧是富,你童年的成長背景是否如你所願,你是男是女,你誕生的時代,你出生的土地.....甚至你第一個初戀情人是誰.....都不容你選擇;所以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然而,你以怎樣的一種「態度」去接受,則是由你自己來決定。你可以心懷怨忿或沾沾自喜,也可以用體諒的心或虛懷若谷的態度來接納你那些不容你選擇的,不如理想的或理想的現實。
對國家民族何嘗不是這樣!?你誕生的土地,你出生的年代,你的膚色是黃或是白,你身處的國家是強是弱,你的同胞你引以為榮抑或來生不做那國人,都是我們要學習接受的事實,但以一種怎樣的胸襟和態度來接受,卻由我們來決定!
自少我比較喜歡歷史,特別是中國歷史。年青時,常幻想自己如果早生三百年前,一定要上山學藝練得一身武功,然後下山做個遊俠,到處行俠仗義、劫富濟貧。若早生一百年前,大概我會和黃興、秋瑾、林覺民.....等人加入革命黨,推翻腐敗的滿清皇朝,捨身成仁.....可是這些卻是昔日的夢!今天,我得老老實實的面對的,是一個曾經百多年來被屈辱過,只在這最近四十年才吐氣揚眉,卻同時有讓天下有心之士痛心、傷心和擔心的一個國家和民族。我不想在這裡細數這國家和民族的醜事,我只想引兩個例子:一是德國人不喜歡中國遊客,連台灣人某些店舖也不想做大陸遊客的生意;另一是不只一次,中國領導層中某些老黨員已經在吶喊:中國現刻的貪污情況已嚴重到亡黨亡國的地步。而我們要面對的,要接納的正是這樣的一個自己的國家,這樣的一個自己的民族。
基督徒需要抱持一種怎樣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國家民族?
首先,我們深信天主是歷史的主宰,透過歷史,上主向我們說話。歷史,不論是個人或集體的,都是另一本聖經。歷史是人所創造出來的,但天主利用我們創造出來的歷史當作教材,不時問:這些事情,對你有甚麼啟發?劉曉波被收監、艾未未被拘禁,天主問:你從這些事件中得到甚麼啟示。祂並不要你給標準答案,祂邀請你思考。
其次,天主給每一個人都有一個適合他生存、生活和發揮生命的場地和環境。小時候,常聽教會的長輩們說:天主把你放在甚麼地方,那裡就是你成長成熟最好的地方!也許,此刻的你面對的現況雖然令你很難嚥下這番話,但如果你有幸能活到一把年紀,你就能體會這番說話內藏的智慧。生命裡所有發生過的事,不管是好是壞,都沒浪費,都是助我們成長成熟的教材。美洲印第安酋長西雅圖曾說:人並未編織生命的網,他只是網中的一根線。不論他如何對待這一張網,到頭來禍福總要他承擔。
那麼,我們怎樣能具體地去接納以至愛這個既與自己息息相關,但卻又令自己時而自豪,時而傷痛的民族和國家?
我分享幾點給大家參考:
(一)要愛中國要愛這個民族,必須要從文化入手。我們須先有文化中國的滋養滋潤,才有能力去承載這個政治中國。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許多對人性、對宇宙、對人與天地間相處的智慧,足以讓我們陶造成有品有格的中國人。然而,長久以來的教育不普及,思考被壟斷,學問是奢侈品的情況下,才出現一代又一代的腐敗官僚,禍國殃民。而平民百姓同樣也因為缺乏文化薰陶,無力去面對複雜的政治遊戲,或因為懼怕而對不良、不公、不義的事噤若寒蟬,光有主人之名,卻沒有人民當家作主之實。四書五經,不是博物館內的陳列品,錦繡山河,也不是只供我們耍樂的地方;文化與山河,是哺養中國的奶水和讓我們得以安撫自己心靈的花園。政治中國還須由文化中國尋出路,要愛我們的國家得首先學習愛我們的文化。若你不想以中國為恥,則先得不要以中文為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