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近

期數
3583
刊登日期
2012.10.19
作者
小兵
主曆
主曆 2012 年 10 月 21 日

我是典型七十年代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接受殖民地教育,適齡時半工讀上大學,畢業後順理成章到社會做事,從不間斷。今年偶然重返我的小學母校——華富?寶血小學,相比當年所見的灰白泥水外牆,今天它的橘橙外牆令我倍添快慰,因為這小學得蒙天主眷顧,在今年盛夏終籌建完成了一座簇新的露德聖母岩。

記得小學時,我尚未領洗成為天主教徒,但我也得跟隨公教學校的紀律,每逢五月及十月,全校師生在早會中恭念玫瑰經,其時公共禮堂設備簡陋,印象中根本沒有聖母像作敬禮之用。

寶血小學每逢主日會用作彌撒中心,附屬置富露德聖母堂,故新建的聖母岩不但代表與母堂主題密切的標記,更是讓教友及學生「親近」聖母並獲其護佑的涼蔭。

該露德聖母像以白石玉塑成,渾然天成,質材固然名貴,但更觸動我心的,卻是整座聖母岩不設欄河屏障,竟然觸手可及,使但凡想親近聖母媽媽的子女,都可以趨前依偎溫良聖母懷中。

我母校的金科玉律是信、望、愛、敬,今次再踏足這校園參加主日彌撒時,視線沿著祭台、十字架朝上游走時,自然就清晰看到這四字箴言。信、望、愛可以說是作為基督徒生活行為的總綱,缺少了這三德,信仰便是死的,生活行實也變得空洞無物(參閱雅二26;迦五6;羅一17);每當這信望愛的精神在人的內心活躍的時候,便可以驅除人與天主那份半冷不熱的關係及態度,取而代之的是對天主懷著一份感恩讚頌的心;感恩的反面便是忘恩,換句話說,信望愛三德不單是一份恩寵,它更是人對天主懷有感恩之心的讚頌和反映。

祈禱是使人邁向信望愛的有效途徑。在祈禱中,人處於一種凝聚於內流露於外的顯發行動,是對天主虔敬的表現,這虔敬之德必然也具備了信望愛的特質(參閱《天主教教理》(1992) 2095條);這也是聖十字若望(1542-1591)所體會的,在祈禱中,以信望愛去面對一切,因為祈禱使人從外在的五官之感,轉化成一種超性的內在意志,浸沉在一種無聲的天主的愛中。

 

 

作者母校及校內聖母像。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