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藏富於心

期數
3585
刊登日期
2012.11.02
作者
黃鳳儀
主曆
主曆 2012 年 11 月 04 日

「天主愛樂捐的人」(格後九7),這是保祿引用箴言篇說的。他實在強調,在捐獻的行動中,僅僅多給並不足夠,還要發自內心,樂於給予才成(也看申十五10;德卅五9,11;羅十二8)。他並且指出,一顆樂善好施的心源自天主,施與受雙方都應為此而感恩。

分享和感恩看來就是格林多後書8-9章的基調。原來保祿與格林多團體的關係曾一度緊張,到他寫格後時,情況似乎有所改善,有希望大家重修舊好,因而有勇氣向他們呼籲,去完成於去年已開始為耶路撒冷教會募捐的善舉。在這兩章經文中,但見保祿婉轉地向團體呼籲:一切都屬天主的恩惠,基督徒理應大方把自己所有的與人共享,並知道在慷慨捐輸時,實在參與天主慷慨施恩的行動。

格後8-9章中「樂捐」的「樂」,究竟應達哪種境界?能夠與人分享,講究的首先是一顆無貪念的心。進一步來說,這也是一顆赤貧的心,直指內在的捨棄:不沽名釣譽,能把無形的財富,比方時間和精力,與人分享。從另一角度來看,就是活出方濟使徒的身份,像方濟那樣卑下和貧窮。最後,這更是一顆充滿愛的心,當中無我,只有他人。

總會長最近在給我們的家書中強調,身為修道人,需要常自省,是否真實地活著,並懷著激情活出我們的召叫?在靈修的道路上,我們不是常常被召去放下自己緊握的東西,好能重新發現,那條導引至最深層的真理及最圓滿的生命之路,就是天主召喚我們去走的?可以說,天主誘導我們去放下我們把持不捨的,比方一份職務、一個團體、一項責任、一段排外的情誼、一些私己錢、一種對家庭過分的依戀等等。若真的撫心自問,對自己該放下的,必得知一清二楚。放下,便能輕身上路,生命便有所揭示,導引人去體驗隨著而來的恩佑和祝福。

在界限街的會院重建完成以來,一直都很熱中給訪客作導賞,與他們分享它的清雅。本年六月總會長自羅馬到訪時曾問她:我們的新會院是不是過分優美(too nice)?她答說:不錯,外形實在漂亮,但內裡很簡樸呀!答得真好,也讓人反思,個人與地方的配對不就是盡可能予人方便,把美好的環境與人共享?還有,不就是連此地也不戀棧,隨時準備好被調離去?

我們的天主是一位滿溢生命和愛的天主。日照花心暖,祂不也教曉我們,一顆掏空了的心才能擁有,如是,生命才得富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