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充滿喜悅的孩子成就大
我認識一位能常與兒子拍拍頭的父親——包先生是位開明的好父親,他和太太一致同意,若要他們的愛情結晶面世,就要與他們創建喜樂健康的生命,活出積極的人生。所以,他們的兩個寶貝兒子分別取名:包快樂和包開心,大包今年念中二,小包也升上中學與兄長讀同一所學校,兄弟二人感情好,一家喜樂融融。
我與包生談及子女成長的問題,是不能單求快樂,也要顧及責任、衛生及人際關係,難道這全不影響他們追求愉快的生活?這個成長過程有沒有衝突呢?他笑着回答:一定有衝突的時候,但我家是個「有問有答」的安樂窩,凡事有商有量,有不滿的可以表達,也必有回應,就在交談中解決很多問題。保障我們的家是安樂窩是有要求的,人人盡責建設它,分工合作使它清潔整齊,各自盡責在工作和學業上,不准外邊的垃圾(包括精神和物質的)帶回家。使人人良心平安的。就是每晚聚首晚禱分享,有錯失的會自動道歉,有好表現的必然給予讚賞。這一來,大家都可以平平安安,帶着一份祥和心態入睡,這是最重要的,使每早起來,都是新人、開始的新一天。孩子就在這種氛圍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若能發現,發揮他的亮點,就能使他對自己產生信心和自愛,他自會努力向上,因為人人都希望自己有所成就。
四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使我心悅誠服的一句話就是:「沒有教不到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師長。」其實,古人早已道出人分三等,上等之人生而知之;中等之人學而知之;下等之人學而不知。其實,最好說:錯而知之!有不少孩子要錯過,就能學到「對」的方法。
在我的學生中,大多數學有所成的,都擁有開心的童年,在喜悅中成長,其中一位文靜的女孩,酷愛彈鋼琴。從四歲起就愛琴如命,但她父母很會教她,「先做該做的,才做愛做的」這句話寫在琴上,記在心裏,使她完成大學也同時考到演奏級,為自己創建美好的前途。
另一位,她在學業上跌跌撞撞的,但得到家中的包容支持,使她不畏艱辛努力奮鬥,同樣也成功了,並對家人產生一份深厚的感恩親情。
孩子要求我們了解,支持他們,更希望我們伴同他們成長,在喜樂中互訴心曲,他們會傾力與我們合作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