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梵建交七十周年
(天亞社訊)在台海兩岸外交休兵政策下,台灣非常低調地慶祝中華民國和梵蒂岡建交七十周年。慶祝活動在十月二十日進行,只有彌撒和茶會。
在台北的教廷駐華代辦陸思道蒙席(Paul Russell)在彌撒中證道說:「中華民國與教廷的外交關係曾發生各種正負面的事件,而過去或許到現在仍面臨著某些挑戰,雖然我卑微的意見認為,無論這些挑戰結果如何,它們皆不是源於中華民國或教廷的根本特質,而是外力使然。」
陸蒙席向三百多名參禮者指出:「我們分享著身處列強之間小國家的一些經驗,或許於此可以向彼此借鏡學習。」
這位美籍代辦續說,事實上,中華民國與梵蒂岡在以往許多場合中都再三強調,雙方對於人權的尊重及人格的尊嚴,特別是宗教自由,皆有高度重視。
長達兩小時的彌撒在台北總教區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舉行,由台灣地區主教團主席洪山川總主教主祭,三位主教和兩位退休主教、陸蒙席及三十多位神父共祭。
總統和副總統均沒有蒞臨,也未見內閣閣員和縣市長在場。參禮的政府官員只有主管歐洲事務的外交部史亞平次長和主管宗教事務的內政部林慈玲次長,還有坐著輪椅的天主教徒立委楊玉欣,兩位前駐教廷大使戴瑞明和杜筑生,以及台北使節團十多位大使和代表等。
根據《二零一二年台灣天主教手冊》,教廷自一九二二年派遣剛恆毅(Celso Costantini)總主教為首位宗座駐華代表至今,共有十七位代表與使節。中華民國自四三年派遣謝壽康為首任駐教廷大使至今,共有十二位大使。
教廷是目前台灣在歐洲唯一的邦交國。北京政府一直要求台梵斷交為改善中國大陸與梵蒂岡之間關係的兩個前提之一。
梵蒂岡與中華民國於一九四二年正式建交,共產黨於四九年執掌大陸,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政府撤退至台灣。不久後,教廷大使及所有外籍傳教士被驅逐出大陸,宗教活動被迫停止,直至七十年代末才逐漸恢復。雖然中共政權試圖在外交上孤立台灣,但台灣至今仍與梵蒂岡保持外交關係。
史亞平在彌撒結束前,代表政府致賀說:「回顧過去七十年,全球雖然經歷過動亂、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濟大蕭條、冷戰、金融海嘯及今天的歐債危機等,然我與教廷在堅守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下,共同攜手為捍衛世界和平及人類福祉而努力不懈。」
這位資深外交官稱讚台灣教會各級神職人員及修女秉持博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