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究竟是甚麼?
萬聖節其實不是基督徒的節日,要追尋其根源,就是回到耶穌出生前三百年的北歐、西歐及英倫一帶。那裡的克爾特人(Celts)是供奉死神Samhain,而十月卅一日是他們的新年除夕。他們的祭司稱為德魯伊特(Druids),把這天稱為「死節」,拜祭死神,召喚邪靈及死人的靈魂。德魯伊特祭司會挨家挨戶索取各種奇特食物,來供奉死神。如果村民拒絕給予食物,他們會咒詛這一家。這種風俗流傳到今天,便是孩子登門索取糖果,不然就會詛咒人家。這就是trick-or-treat 的意思。?
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皈依後,立天主教為國教。他下令全國人民都要歸信基督,結果沒有悔改的異教徒加入了教會,把各樣異教作風帶來,包括死節。由於教會無法消除民眾的異教風俗,只好把部份風俗「聖化」,特別是十月卅一日的死節。在第八世紀,羅馬教皇定十一月一日為「諸聖節」(All Saints’ Day),來紀念教會史上一切殉道的聖徒。這樣,十月卅一日便是諸聖節的前夕。天主教會容許信眾在十月卅一日守節,因為十一月一日是聖日。後來 All Saints’ Day 被稱為 All Hallows Day,而 hallows 是「神聖」的意思,十月卅一日便是諸聖夜(All Hallows Evening)。Evening 又被縮減為 eve 和 een,前者是「前夕」的意思,後者是evening 的縮寫,意即「夜晚」,成為今天的 Halloween,原意是守「諸聖節」的前夕。
萬聖節不但與聖人無關,實際上是鬼怪、嚇人,以及與死亡、魔法有關的事物,充滿著黑暗、恐怖和邪惡。而生意人更利用人對靈界的好奇,大力推廣「慶祝萬聖節」,把它包裝成一個狂歡、刺激和放任的節日,將陰森恐怖當作樂趣,把那些可怖的妖怪、邪魔、巫婆、殭屍等屬於地獄的人物漫畫化了。利用趣味和刺激去遮掩邪惡,沾污許多人的生命和意識。聖經上說:「在你中間……不可容許人占卜、算卦、行妖術或魔術;或念咒、問鬼、算命和求問死者;因為凡做這些事的人,都是上主所憎惡的。」(申十八10﹣12)
由於萬聖節的邪惡背景,孩童不易理解,他們關注的只是有趣的玩意,基督徒父母宜安排其他健康或屬神的活動,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讓我們一同以正確的態度及行動,來抗衡「慶祝萬聖節」這違反基督信仰的流行文化!
聖神內更新團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