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職務交流會閉幕

期數
3586
刊登日期
2012.11.09
主曆
主曆 2012 年 11 月 11 日

(本報訊)教友職務交流大會十一月一日的閉幕彌撒上,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者接受派遣,承諾會履行教友職務,並關顧社會病弱。

來自十三個國家和地區、逾一百五十位華人教徒及修道人於十月二十九至十一月一日在長洲明愛營地探討教友職務。海外參加者於此前十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探訪香港教會機構及堂區;香港參加者亦將於十一月底回訪海外團體。

閉幕彌撒上,參加者承諾關顧貧弱,作和平的工具;湯漢樞機於派遣禮上向各地代表授予會期培育資料,鼓勵教徒回到團體後繼續實踐職務。

湯漢樞機講道時分享香港教友職務的發展經驗,他指梵二大公會議及相關訓導文件對香港教徒影響深遠,教區發展課程培育平信徒,並讓他們投入禮儀和關社等職務,加深其信仰與福傳使命感。

面對福傳挑戰,湯樞機稱香港教友職務在九七回歸這危中有機的時代得以發展,不少遠離教會的教徒在留守香港的時刻重拾信仰。「香港教徒近十年亦面對不少社會挑戰,促使他們再次加深信仰。」他說。

湯樞機對中國內地教會的發展亦予以肯定,但他指內地宗教自由仍受限制。他期望內地教會早日與教宗得到圓滿共融,教徒應「幫助他們努力,明智而低調地執行這任務」。

湯樞機於彌撒前的分享環節上邀請參加者回應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新福傳」主題,向身邊的人介紹基督,並由完善自己的職務做起,以作見證。

談到中國教會,湯樞機指教宗本篤十六世以至普世教會都重視中國教會,他期望內地回應「邀請」,讓社會趨向開放。

大會亦邀請學者探討教友職務的本質和演變,十月二十九日的環節上,神學方面,蔡惠民神父指出,梵二回應時代需要,肯定「司祭、先知、君王」三重職務並非司鐸獨有,平信徒有責任加以分擔。蔡神父指司鐸負起公務司祭職;平信徒擔當普通司祭職,像基督的頭和身體,缺一不可,須彼此合作。

聖經學者李子忠說,「司祭」這舊約時代的世襲職位,今天演變成廣義的職務,信徒更要為真理作證,向社會和非教徒見證信仰。

另一講者、劉賽眉修女在講稿稱,梵二強調平信徒應成為地鹽世光,以及教徒在世俗見證福音的責任。研究教友職務的楊玉蓮博士剖析教友職務與教會團體的關係。

十一月一日的台下總結環節上,台灣參加者趙寶島稱,香港的《教區會議文憲》就履行教友職務提供了不少建議,其中他指要推動職務便須進一步發展培育系統。另外,有與會者鼓勵華人教徒彼此團結,以及關心中國內地教會的困難。

香港參加者、在聖母院堂區從事青年培育的陳浩銘十一月一日對本報說,各地教徒的見證,反映教友職務藉著不同神恩能發展多元的面貌;他指世俗主流價值影響香港青年接受信仰,堂區當關心青年領洗後的培育。畢業於教理中心教理講授課程的他說,該課程幫助他進一步認識教友職務。

越南參加者周智勤稱,海外教會的華語培育活動不多,香港教會能夠為海外華人團體負起培育任務。他說,受專業培訓的平信徒可分擔培育工作,例如婚姻培育活動等。(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