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職務交流大會

期數
3586
刊登日期
2012.11.09
主曆
主曆 2012 年 11 月 11 日

為期六天的教友職務交流大會已於十一月一日結束,本地參加者亦開始回訪海外參加者,進一步深化各地教友職務的了解。

本報在會議間訪問了好些地區的參加者,以了解華人教徒在不同地區服務教會和社區、活出信仰的現況。

——編者

澳洲華人信徒主動尋找服務
展現海外華人團結共融精神

華人信徒移居海外主動參與當地華人教會團體,以延續教友職務。有澳洲華人信徒指出,主動參與及認識不同的團體,能起互相勉勵的作用。

布里斯本教區參加者羅慧琳十六年前移居彼邦,她十月廿七日表示,教徒應當主動參與教會職務,她移民前已在港查找當地華人團體的資料,並一直有參與當地華人天主教會的團體。她說,願意肩負教友職務的華人數目不多,以致不少人要身兼數職。

團體附設聖心中文學校,對象是幼稚園至中二的華人學生,逢週末以廣東話教授中國文化,羅慧琳協助學校的行政工作,「要讓華僑小孩認識中秋節、農曆新年,以及尊師重道、敬老等思想,中國文化才能傳承下去。」

現時,聖心中文學校正面對收生不足的問題,昔日移民潮高峰期有逾四百名學生,現只剩約一百六十人,中學部更只有五人;羅稱,土生土長的華裔青年不認識或抗拒中華文化,華人教會更需要積極把中華文化信息傳揚。

青年夫婦梁偉賢及李曉恩是墨爾本天主教華人信友團體總教區代表,夫婦一直有參與青年牧民職務。梁偉賢指出,華人在當地社區屬少數族裔,團體常面對人數下降的問題。

團體的青年會聯絡澳洲其他地區的青年會,曾到訪帕斯、布里斯本等地,認識其他地區的青年華人團體,「其實大家面對的問題相若,互相探訪或者不能實質解決問題,但起碼讓大家不感孤單,有互相支持的作用。」

另外,青年會亦按不同需要照顧華僑青年,如開設中文及英文的聖經分享小組,由職青帶領高中至大學的學生,高中生則帶領初中及小學生;此外,團體每隔一至兩個月會舉辦大型活動,促進共融。(高)

 




法國華人教徒談職務
關心社會 服務新移民


有參與教友職務交流大會來自法國的信徒稱,華人新移民教徒在原居地所培養的教友職務理念與梵二介定不同,故他們與神父須彼此磨合;而在巴黎服務各族裔新移民的機遇,加速了華人教徒發展社會職務。

巴黎教區中華聖母堂的黃川、陳素卿伉儷十月二十九日對本報說,當地新移民社會造就了不少機會,讓華人教徒服務社區以回應需要。

黃川移居法國三十多年,是當地僑領,一直透過不斷服務和接受培育認識教友職務。他指出,部份來自中國內地的教徒,其觀念仍停留在梵二大公會議之前,不了解教友職務,與新一代華語神父各有不同期望,故彼此需要時間磨合。

而在社會職務上,他說教徒則無新舊觀念之分,均樂意幫助新移民融入社會,「好些內地新移民不懂法語,教徒幫助他們填寫表格申請政府服務,以及替他們翻譯」,堂區亦組織義工探望病弱新移民。

他說,巴黎有兩個堂區較多華人參與,目前共一千多位活躍的華人教徒,而每年約有二十位華人領洗。

談到當地教徒履行職務的經驗,陳素卿強調福傳是重要部份,而該國華人會善用露德聖母朝聖地的機遇,透過相關朝聖服務關顧病人並向外教人傳福音。陳氏說這份對病人的關顧也延續到平日的愛德服務上,巴黎華人教徒會擔任 義工,探訪長者和病人,並負起送聖體員職務,送聖體到醫院。

她說不少華人教徒勤於參與彌撒和善功、服務心強,這實有賴堂區神父推動教友職務和鼓勵他們。(鄧)

 


 

意大利米蘭華人團體
服務新移民關心同胞


教友職務交流大會的意大利米蘭總教區參加者說,隨著愈來愈多華人移居當地,華人教徒便負起照顧這些新移民的使命,在愛德工作中「聖化他人」。

米蘭總教區代表、第三次來香港的陳光儀、崔燕惠伉儷十月三十日對本報說,米蘭華人團體主動提供援助予不懂意大利語的新移民,主要對象是華人;亦會帶他們到醫院求醫,或當地移民局辦理簽證。

意大利華人教徒亦關心中國教會,每年五月二十四日「為在中國之教會祈禱日」,米蘭、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等地的華人團體均會舉行活動,崔氏稱每次都有二百至三百人參與:「去年我們便到利瑪竇神父(Matteo Ricci)的出生地馬切拉塔(Macerata)。」

米蘭天主教華人團體約有百多名成員,他們主要來自中國內地如溫州、福建和哈爾濱等地。

崔燕惠說米蘭總教區很支持華人團體,包括派遣中國籍神父為堂區服務;對於在中國內地遭受逼害的難民,意大利政府亦會通融地幫助他們取得國際難民身份證明。

談到參與交流大會體會,陳氏夫婦感激香港接待家庭的招待和大會安排,讓他們感受到華人彼此關懷的溫暖。(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