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北斗星】是「愛」? 不是「愛」?

期數
3586
刊登日期
2012.11.09
主曆
主曆 2012 年 11 月 11 日

甚麼才是「愛」?我相信作為父母,一定很「愛」自己的子女, 每次與家長會談,她們都會表達自己很疼錫自己的子女,為她們做了很多事情,但子女好像感受不到,但每次聽到之後,都會想想,這是子女的需要嗎?這真是「愛」嗎?

第一次與小欣見面是她在冒簽家長簽名之後,她簡單地介紹自己的家庭背景及與家人的關係,那時已感到她是一個很特別的小女孩,分享自己家庭時,她好像在說著別人的故事,與自己並沒有關係,對父母的事情,她好像不聞不問。

小欣在一個中產家庭成長,物質生活非常充裕。父親因生意失敗失業之後,家中的大大小小都是由母親負責,所以在家中母親的地位非常高,父親及小欣只是聽命於母親。由小至大,小欣的成績及運動方面都不錯,因此母親將自己的所有期望放在她身上,每每都希望小欣可以做到她的要求。

小欣升上中學之後,問題愈來愈多,在學校及家中出現多次偷竊的事件,同時開始每日放學之後,寧願在街上流連到深夜都不願意回家。問小欣為甚麼不願意回家,她立即回答「這不像一個家」,老師問小欣「如果這個家不能再給予你物質生活,你會回去嗎」,小欣堅定地答:「不會」。

「家」為甚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小欣寧願自行決定到家舍居住,也不願意與母親回家。在母親眼中,她盡了很大的力量照顧女兒,不論起居飲食,物質生活,母親都盡力滿足,母親感到自己付出了那麼多的「愛」,但小欣都不明白及感受不到。

但母親一直忽略了小欣真正的需要,母親只視小欣為一個小娃娃,希望她聽聽話話,努力讀書,同時不阻礙母親工作賺錢,母親並沒有真的陪伴在小欣身邊了解她、明白她,小欣一直都覺得母親「愛」自己多於「她」。

甚麼才是「愛」?是滿足自己的期望還是真正了解自己子女的需要。很多時家長做了很多事情,但有沒有切身處地想過子女的真正需要,可能她們只希望父母多陪陪她們,聆聽她們,與她們分享。一些簡單的事情就已感到滿足快樂。

「愛」說出口並不難,但真正要做到又讓對方感受得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明愛學校社會工作服務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