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斟字酌】左邊多了一個「口」
刊登日期
2012.11.09
作者
秦思
廣東話不少詞語和用字,跟普通話有很大差異,只是生活中都習慣了,才沒有注意到;一旦把廣東話寫成文字時,才會醒覺,並且發現原來許多廣東話用字,都有音無字。
怎麼辦呢?
最簡單是借用同音字或音近字。Bus,香港人不叫「公共汽車」,卻稱作「巴士」;同樣,taxi,香港人不叫「出租汽車」,卻稱作「的士」。遠至秦漢年代,我們的老祖宗已這麼做,還叫這方法做「假借」。
日常接觸到的廣東話用字,不少都以借用同音字或音近字為原則,卻往往在這些借用字左旁加寫一個「口」,如「我哋」、「買嘢」、「嗰啲」、「你既」……
不過,左邊多一個「口」的造字方式,有時也會出亂子的。
Bar,是專供客人喝酒的館子,又叫「酒 bar」;若借用同音字來寫,該作「酒巴」。可是我們太愛在假借字左邊多添一個「口」,寫成「酒吧」。表面看來沒甚麼問題,然而「吧」的聲調是低去聲,讀作「罷」,是感歎詞,把它讀成高平聲的「巴」,不太勉強嗎?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