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職務交流大會

期數
3587
刊登日期
2012.11.16
主曆
主曆 2012 年 11 月 18 日

為期六天的教友職務交流大會已於十一月一日結束,本地參加者亦開始回訪海外參加者,進一步深化各地教友職務的了解。

本報在會議期間訪問了好些地區的參加者,以了解華人教徒在不同地區服務教會、活出信仰的現況。

——編者人



洛杉磯華人信徒
夥拍不同族裔服務教會

教友職務交流大會的美國洛杉磯總教區與會者稱,雖然華人在當地屬少數群體,但教徒仍致力服務教會,並將中國文化融入教會傳統當中。

洛杉磯總教區的劉戊鏗與甄美華夫婦十月三十日於會上分享,劉戊鏗憶述二OO四年他們在洛杉磯主教座堂舉行新春彌撒,第一次將中國傳統習俗的舞龍舞獅表演帶入聖堂,他說:「我建議當時的尹雅白神父將中國文化融入教會傳統內。」新春彌撒是當地華人最大的慶祝典禮之一,他說這次表演標誌著華人團體努力將中國文化與教會傳統結合。

劉戊鏗是北美天主教華人聖職修會成員暨教友聯會的副會長,負責聯繫當地華人及與其他華人團體合作。劉氏早年賣掉自己生意投身教會義工行列,他笑說現在從事「心靈的工作」(A Soul Business)。

談到家庭中的見證,甄美華稱五次小產的經驗,讓他們明白兒子並不屬於他們夫婦倆,而是天父的孩子,並將自己放下,讓兩名孩子自由選擇前途,現在大兒子在修院度過第三年的修道生活。她認為父母應開放對待孩子的聖召:「父母不應希望聖召只發生在別人家中。」

洛杉磯總教區九名參加者前來香港參與交流大會,參加者之一李展邦說,儘管華人在美國屬少數族裔,但教會不分國籍,華人公教徒一直見證自己也是普世教會的一份子。

他說自己所屬的「羅省(洛杉磯)華人天主堂」提供主日粵語彌撒,華人亦參與慕道團、培育組、輔祭會、送聖體員、社區外展等職務;不少華人信徒移民會加入美國的華人教會團體,但隨著移民人數下降,現時服務對象主要以留學生為主;至於在美國土生土長、只說英語的華裔青年,則較常參與英語彌撒。

十五歲隨家人移民美國的李展邦目前擔任天行者國際使團隸屬北美的總幹事,他說教徒要以新福傳的精神抗衡世俗價值,重新把耶穌基督介紹予信徒及非信徒。「如外界有人不認同教會反對同性婚姻,或是認為教會時以不同的教規去限制人,教徒應站出來澄清這些誤解,這是教徒的職責。」對於實踐福傳使命,李展邦認為最難是向外教人解釋教會價值觀。

李氏於剛過去的九月完成由洛杉磯總教區舉辦的培育課程,日後可在加州其他堂區培育公教教師或慕道班導師。他說美國少有華人教徒報讀有關課程,他期望有機會培育粵語教徒,鼓勵他們欣賞華人教徒團體豐富的禮儀和信仰生活。(鄒/高)

 


 

加拿大華人善用多媒體
藉以牧養關懷華裔移民


加拿大約有九千名華裔教徒,不少華人信徒自發組織敬禮、福傳或服務小組,其中信徒團體「生命恩泉」,過去八年製作中文天主教電視及電台節目,向華人福傳。

生命恩泉總監楊浩然與另外兩名成員,今次專程到港參與教友職務交流大會,並負責大會的攝影及錄音工作,期望可以向更多人分享是次大會的信息。

楊浩然對本報說,媒體能廣泛向加拿大以至其他地方的華人傳播福音。生命恩泉起初只是當地的天主教電視台數碼廣播節目,後來發展至不同的媒體,例如電台節目、書舍等,從不同渠道探討天主教信仰。遇上社會運動時,團體會參與拍攝,讓更多人關注及回應不公義的事情。

他指出,以媒體福傳須擔當先知角色,以及了解他人的需要,「了解社會發生的事,遇有不公義的事件時,須按事實作出回應;同時也要了解華人教友的需要及興趣,為他們提供適切及貼近教會的節目。」
楊又認為製作華語宗教節目,除了相關的器材和人才外,良好的中文根基也很重要,「當地新一代少說少看中文,要找到合適的人選並不容易。」

近兩年,楊全職從事天主教福傳媒體,「既然天主給我運用多媒體的神恩,我應該回應召叫及妥善利用,同時亦要時常反思事工的意義。」他觀察到,過去華僑普遍說粵語,近年則多了中國內地移民,因此在節目定位上要考慮這些人的需要,例如了解他們的語言或生活文化。(高)

 


 

大馬古晉華人教徒
回教社會中見證福音


華人教友職務交流大會的馬來西亞與會者稱,他們在當地伊斯蘭教社會中透過愛德服務貢獻社會,將福音帶給華人。

馬來西亞古晉總教區參加者、聖母軍團員古振科說,聖母軍的傳教和服務本質,幫助他履行教友職務。他十月二十九日對本報說,聖母軍為總教區舉辦培育活動,團員本身亦在社區從事愛德服務,不少更在堂區教授道理。「目前很多孩子不上主日學,成年後亦沒有領堅振。」他指教友職務須依靠培育來鞏固,華語神父、傳道員和主日學導師等會合作推展培育工作,幫助青年認清召叫和使命。

談到教徒參與堂區的方式,他說古晉總教區的堂區亦如香港堂區般,設有類近牧民議會的架構,讓教徒參與堂區事務;總教區亦組織華人教徒團體推動牧養華人的相關工作。

古晉另一與會者、任教主日學的徐希豐說,當地公教徒會向華人及原住民傳教;但因須尊重伊斯蘭教家庭世代相傳宗教的傳統,故此不會向穆斯林傳教。他認為傳教是家庭的責任,教徒也要在社會見證信仰。(鄧)

 


 

台灣教友培育員
強調聖言推動職務


台灣台中教區的慕道班及主日學導師趙寶島說,聖經牧民與教友職務相輔相成,而近年台灣聖經牧民工作蓬勃,見證了教友職務在台的進展。

交流大會參加者之一、台中天主教聖經協會成員趙寶島說,因著梵二精神興起和培育資料愈趨豐富,台灣教徒比以往更主動研讀聖經。「四十年前,很多教友都不敢碰聖經。以往若小組裡沒有神父,教徒就不會研讀聖經,擔心錯誤了解內容。」他說目前教徒既重視神父的分享,亦會自發組織及帶領研經小組。

他說教徒善用聖經培育書籍,釋除了教徒對錯誤解讀經文的憂慮。「剛冊封為聖人的思高聖經學會創辦人雷永明神父,對聖經培育作了很大貢獻。」他說思高聖經學會的梅瑟五書釋義系列值得研讀,能夠幫助信徒認識舊約,在研經過程中,「教徒可從釋義或其他參考資料了解教會訓導,而非流於發表個人意見」。

談到青少年培育經驗,這位慕道班及主日學導師鼓勵教徒「幫助兒童透過聖經與耶穌交朋友」,以及記誦聖經金句及其信仰精神。他說培育兒童可從樸實的路加福音出發,待他們有一定根基才研讀舊約。在會期活動之餘,他亦向其他地區的參加者分享台灣的聖經培育資源。(祖) 

廣告